正确认识经济形势 不断丰富评判指标体系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5-07-15 15:12: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如何才能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表示,新时期下既要重视传统的用电量和货运量等指标,又要不断丰富评判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科学认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说起》。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新一届政府敏锐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特征,不断创新观察视角,丰富和完善分析框架。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必须实现有就业的增长,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同步增加的增长,必须保证资源环境可支撑的增长。这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观察经济运行的新视角。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表示,评判经济的指标要注意新常态下经济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处在比较明显的转型时期,需要用不同的指标来全方位、多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大的方面来讲,不仅仅要看GDP增长情况,还要看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细化角度来讲,要看经济增长结构分化状态、不同产业增长情况、三驾马车对经济驱动的变化情况。”

  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合理区间”的概念,强调要坚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对于如何用指标来评判经济是否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对人民财经表示,可以用复杂的指标也可以用简单的指标。简单来讲,新常态下最重要指标是就业,经济是不是达到一个底线,那就是看就业和失业的这个情况;其次一个指标就是通货膨胀,如果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复杂来讲,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的信用指标也能反映经济的变化,但反映出来的信息要去分析,不能简单判定用电量增长经济就增长、用电量下降经济就下滑。要考虑到所存在的条件,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基础水平以及不同的条件下,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经济运行的走势,需要选择若干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现状、紧扣经济基本脉络的经济指标。新时期下,推动形成更为科学、完善的分析框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潘建成表示,要抓住指标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来进行完善,除了传统的统计方面,还要在很多方面进一步的深入和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业的统计指标有待加强,现有的统计方法中,服务业统计方面相对来讲不够扎实,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第二,就业统计也需要加强,国家统计局在努力完善就业统计方面,包括调查失业率,正在进行试运行,相信将来会有更多频率的关于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来投入使用;第三,收入也需要更完善的数据,不同地区、行业就业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经济变化下不同群体收入也在变化。第四,投资行为的变化的统计对金融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刘尚希也认为,评判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用来评判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正在不断地深化拓展和丰富完善。

  当前,尽管经济运行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从就业、收入和节能等综合指标来看,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潘建成表示,我们应该有信心,中国经济能长时间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决心,要坚定不移地区推动改革发展,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目标坚决落实到位。只要坚持改革不放松、结构调整不放松,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有利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不仅没有问题,而且能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评判

责任编辑:刘江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