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金融市场面临大的风险时 政府干预是惯常之举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 2015-07-15 13:12: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市场人士和经济学家认为 在金融市场面临大的风险时 政府干预在金融史上是惯常之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晓萍):中国的A股市场在经历了7月初的急剧下跌之后正在步入企稳通道,在市场缺乏流动性以及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包括证监会在内的中国多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上市公司纷纷发声,采取措施稳定信心。在股指逐步开始企稳之后,这种救市的政策也受到一些质疑。记者采访了市场人士和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在金融市场发生大的震荡、面临大的风险时,政府果断出手干预是金融史上的正常举措。  

面对中国A股市场从6月底开始的这轮巨幅下跌,政策的救助也在不断加码,降低交易费用、暂停IPO、21家券商联合救市、全体央企不减持以及央行表态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在面临大的金融风险时,政府干预救助的案例并不鲜见:“从最近几十年国际做法来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巨大风险发生时,政府都要出面进行干预,比如1997年,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在金融危机期间进行了干预;美国2008年出现次贷危机转成为金融危机的时候,股市也出现了大幅度震荡,救助力度也很大;欧洲更不用说了,希腊问题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欧债危机政府也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干预和救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曾导致当时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政策,包括: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对主要大型金融公司的某些卖空行为进行限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是否有人涉及散布虚假谣言,操纵股票价格进行调查。

此次,中国应对股市下跌也采取了一些类似举动。在上周三,也就是7月8日,各种救市政策更是纷纷出台,而当天的市场严峻情况也令从业者感慨。资深市场人士、申万宏源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唐永刚说:“到了周三已经是最后的时机了,必须得出手,那天全市场跌停,包括外汇、大宗商品、港股都出现了大的下跌,很多股票跌停都没有交易了,那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还等什么呢?那时候必须采取正确路径赶快出手,没有选择,周四就稳定下来。”

不过,在股指逐步企稳时,也有意见认为这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研究物理和经济学出身的唐永刚对此并不赞同,说到这些观点,一向谨慎、理智的他有点激动:“对救市采取的必要的一些行政干预手段来说,投资人没有必要过于拘泥,在市场必须采取强力措施进行稳定的情况下,还在考虑什么市场化手段、行政化手段,当整个市场都失灵的时候,还靠市场能做什么,只能靠行政手段。我不明白这样的人说行政干预、对市场规则践踏,我不明白他们有什么依据?当整个市场失灵了还指望市场做什么?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资本市场发展悠久的美国,他们处理金融危机还是大的股灾都是采取了行政干预手段。我觉的没有理由指责政府,这是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

政府救市的举动也会经常面临争议,尤其在崇尚自由市场的经济体中。2008年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蔓延,曾提出了一项法案,但不少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美国媒体还报道称,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为了法案通过还曾单膝跪地向众议长陈述利害,最终得以通过法案救市。

在中国A股面临的流动性危机逐渐过去,市场更加敏感复杂的时候,各种意见也开始多起来,从呼吁怎么还不救市到质疑一些举措是否得当、A股的未来等等。对于只有25年历史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当下的救助措施显然需要立足更长远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应对短期波动是需要的,着眼于市场长远稳定健康发展也不能放掉,从未来看,要长短兼顾。我们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散户投资者为主,缺乏有定力的、长远的、大的投资者。投资者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市场好的时候,投资者信心很足都是多头,出现波动,投资者就急剧变化,从多头变成了空头,市场短期内出现很大变化,这种不稳定性在其他市场比较少见。要长远保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三个层面都建立了稳定的、有定力的市场主体,市场长远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关键词: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救市,股指,震荡,跌停,散户投资者,政府干预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