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事件再调查:肉类加工厂一直关停 市场份额被瓜分
现状 份额被二级供应商“接盘”挤占 在国内食品供应体系中,“福喜事件”已成为颠覆性事件,给整个食品供应链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市场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新一轮的洗牌。 “福喜事件可以说是业界的分水岭,台湾大成、福建圣农等企业开始抢占份额。甚至福喜以前的二级供应商开始乘虚而入,成为麦当劳、百胜的直采供应商,是这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一位资深肉制品供应链人士向新京报记者分析。 此前,在麦当劳的供应体系中,一直有着“南铭基、北福喜”的说法,这两家一级供应商几乎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即一级供应商深圳铭基、福喜中国等代理商公司,向六和集团、福建圣农等国内二级供应商采购鸡肉,由此到达麦当劳的餐桌。 福喜事件后,这一格局被迅速打破。包括麦当劳、百胜、棒约翰、德克士、赛百味等主要客户均停止了与福喜的合作。福喜原有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被昔日的合作伙伴、二级代理商瓜分。 据了解,原先麦当劳鸡肉供应主要是三家:福喜、铭基、欧圣(福喜与圣农的合资公司)。之后,铭基、嘉吉、荷美尔、海神叉和圣农成为麦当劳中国新的肉类供应商。在新入围的五家肉类供应商中,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企业,这是中国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鸡肉专门生产企业,也是铭基、福喜、德克士、双汇等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福建圣农2014年财报披露,在福喜事件后其成为麦当劳中国地区的新供应商,迅速扭亏为盈,鸡肉销量较上年增长29.79%,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净利润达到7617万元,同比增幅达到134.67%。“其他大客户也不断加大对鸡肉产品的采购,公司在国内白羽肉鸡行业仍未走出困境的2014年,急需领跑行业。” 但洗牌之后也带来新问题,这些继任者们在食品安全上能否做得比福喜更好? 事实上,就在福喜事件后不久,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乐鸡块”产品被广州市食药监局检测出沙门氏菌超标,同批次产品全面下架、召回。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与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系同一控股股东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下属公司。 “对接替福喜份额的农产品企业而言,在市场需求扩大升级后,还面临供应能力的挑战。”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指出,这些企业必须通过保障质量安全、形成明显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如果再次发生如同福喜公司的管理漏洞,同样会在竞争中落败。 出路 欲转型进超市直接销售 昔日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纷纷接盘,福喜中国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 欧喜中国区副总裁吕勇表示,目前已经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正在考虑向B2C零售市场转型,与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洽谈开展零售业务,同时要建立经销商、零售商的经营模式。同时,将来还会考虑在电商渠道发展生鲜业务,比如开设旗舰店等。 不过,消费者是否还能接受福喜,还是一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针对福喜事件中的标志性产品“过期肉”,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在过去一年中也在发生变化。从海关总署打击冻品走私中查获的过期陈年肉,到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文重点打击过期肉,要求对所有冷库进行重点排查,也体现出了这一年里对肉类制品监督力度的加强。 ■ 福喜事件的启示 乱了规矩会导致行业退步 长期关注福喜事件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福喜事件的事后追责中,政府主管部门应对上海福喜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对企业主要责任人进行刑事追责。而具体的民事索赔应由消费者来主张发起:“消费者应该主张自己的民事权利,对食品生产企业发起诉讼,或者是由消协发起公益诉讼。” 事实上,也有律师试图发起消费者集体维权。2014年7月底,北京长安(上海)律师事务所发出公开征集福喜事件消费者维权函,征集自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消费并保留发票、刷卡纪录的消费者。 但一位当事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一直没有消费者主动联系,维权行动未能成功启动。 “主要是维权成本与收益倒挂。”刘俊海告诉新京报记者,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金额并不高,面临主张民事权利时的诉讼、时间成本,其主动维权的积极性并不高。“福喜事件促生了《食品安全法》的升级,也使法律监管进一步加强。”福喜事件作为食品生产行业的典型案例,推动了政府部门“重典治乱”的决心。 而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肉类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先进产能利用率下降、亏损严重,落后产能淘汰迟缓,病害肉、注水肉、假劣肉、走私肉挤占优质、安全肉品的市场空间,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不是洗牌。在福喜事件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必须明确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市场才能有所遵循。“如果不明不白,乱了规矩,后果就是行业退步。这是回顾福喜事件的行业认知。” |
关键词:福喜,肉类加工厂,消费者,关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