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难受 自救他救?(民生三问·新养老·心养老③)
一问 “温情牌诈骗”咋防范? 增强辨别能力,提供法律援助,子女也要多关心 记者:老年人容易被骗子忽悠。叫几句爷爷奶奶,陪着聊几句天,哄得老年人高兴,骗子往往就得手了。打击温情牌骗老犯罪,有无办法? 王家国:当前,骗老犯罪成为社会顽疾之一,尤其表现在民间集资与理财领域中。简单的刑事立法与执法,还不足以从源头上扼制此类违法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来治理,同时配合立法、司法环节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护老年权益。 从源头上治理,即指在犯罪预防环节上着力,提前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增强老年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辨别能力,增加援助渠道与求助手段,将骗老犯罪扼杀于萌芽。具体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设立社区援助律师与热线,增派法律专业大学生对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与实习,拓宽老年人相互交流经验与教训的渠道。空巢孤寡老人的情感空虚、孤立与无知,是骗老犯罪屡屡成功的根源,必须通过上述外围援助的办法,在老年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或隔离带,从源头上隔绝骗老犯罪,减少骗老犯罪。 杨萍:其实解决方法不难,最主要的就是子女多关注自己的父母,每天多打打电话,下班回家多陪陪,他们就不至于让骗子们钻了空子。 老年人容易被骗,也充分体现了家庭中的精神关爱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子女们多与父母沟通,同时与父母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当“骗子”进入老年人的生活时,子女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阻断恶性事件的发生。换言之,如果老年人与子女常有情感的沟通,外面的骗子们也就无机可乘了。此外,也要加大《老年权益保障法》的执法力度,让老年人的精神关爱从家庭做起,以专业支持做辅助,让老年人在阳光的心态下愉快而有尊严地生活。 二问 “常回家看看”最关键? 近亲属可利用“互联网+”看老人,国家政策要扶助,老人要自助 记者:“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很多老人寂寥生活的真实写照,老年人的情感生活缺失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家庭规模缩小化、子女分离化的发展趋势下,老年人面对的情感缺失怎么补? 王家国:情感缺位问题,需要近亲属、社会与国家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予以补位。 就近亲属尤其是子女而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精神上慰藉的义务”,这被人们通俗地解读为“常回家看看”。这一法定义务,其实并不必然需要“常回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视频与聊天工具等可视软件,完全可以做到隔三差五地问候与慰藉,使精神赡养义务进入“互联网+”的新模式。当然,网络远程慰藉不能全部替代膝下尽孝,只能作为补充。 社会与国家,在老年人情感缺位问题的解决问题上,同样也应当积极有为。国家正在制订和出台一系列惠老养老的政策,鼓励民间资金与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养老产业,但目前实际效果来看,主要还是一些集中在养老地产之类的硬件投资上,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关怀与市场开发力度仍显不足。当今,老年人热衷于炒金炒股、跳广场舞等集群性的活动,其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迫切需要对外沟通和交流,以集群性的活动来排遣其精神上的孤寂。社会组织与民间资本,可以从中找到“商机”并积极开发项目、挖掘老年产业中的“精神家园”市场。事实上,能够弥补老年人情感缺位的人,不只是其子女与近亲属,同样也包括“老伙伴”,国家与社会可以创造条件,让老年人结识更多的老哥们、老姐们。 穆光宗:老年人的“精神自养”同样重要。例如,读书看报或者上老年大学等老有所学所获得的充实感,适当劳作、社会参与等老有所为所获得的价值感,老有所爱(爱好)、老有所求所获得的成就感,以及老有所善、老有所游、老有所安、老有所足和老有所乐所获得的快乐感,各种积极的心理体验都可以给老年人精神上的滋养。 杨萍:仅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主观幸福感来说,精神关爱的主要服务提供者是老年人的家属,即子女和配偶。因为老年人的安全感、依恋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核心来源是家庭及成员。 其次,从情感养老的几个层面看:一是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努力,通过专家学者的科普教育,心理工作者的专业辅导来完成;二是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和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三是自我情绪的调整,老年人的情感寄托不仅仅是儿女和家庭,要接受生理年龄的存在,但同时也要保持心理上的年轻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三问 老办法失灵怎么办? 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情感赡养弱化,当以社会网络补之 记者:情感养老的主体包括谁?各方应该怎么做,如何凝聚资源? 穆光宗:首先,对儿孙来说,高层次的养老支持是孝亲敬老和精神赡养,需要大力弘扬。通过从小的扎根教育,可以培植年轻一代的孝心。儿孙要重视老年父母的情感、精神和心理需求,要从情感慰藉、成就安心和尊重理解三个方面来提高父母精神生活质量。平时要多沟通、多看望、多关心,让父母享受到天伦之乐。 其次,中国需要从亲属支持网络中的“血亲孝”拓展到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仁道孝”,扩展类亲情的养老资源,增进孝亲敬老的情感供给总量。 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基于血亲关系生发的“孝道”不断式微,家庭情感性赡养功能严重弱化。孟子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明了代际养老的两个方向:一方面要及时提振生育率,重建家庭人口代际结构,加强家庭养老功能;另一方面则要努力提高和壮大全社会孝道的文化力量,不仅“少敬老”“少亲老”,而且“老爱老”“老助老”,开展文化养老和情感陪护活动。 再次,老年人自己是应对生命老化挑战的基本力量,这就是“老吾老,以及己之老”。特别对自理型老人而言,不要忘记自己才是“情感养老”的真正主体。 吴玉韶: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2033年将超过4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总数将达到高峰4.8亿,占人口总数的34.5%,届时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 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问题,老年人既是受助者,也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参与者,老年人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关爱的效果和质量。要倡导“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老年人要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独立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尽可能减少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依赖。要发挥老年人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参与中丰富生活,在参与中感受快乐。要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老年人最懂得老年人,他们之间心理距离最短,最易接受对方的帮助,低龄老年人帮助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有病老年人,在互助中体现关爱,收获幸福。 王家国:经济上的贫困就会带来精神上的匮乏。从这个角度讲,情感养老与精神赡养,绝非仅是“精神”方面的事,而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双重性兼具的问题。比如子女客居异乡打工度日,最终连工钱也讨不回来、车票也买不起,那又何从做到常回家看看? 浙江杭州、江西丰城等地,通过建立老年食堂等办法,政府努力为老年人解决基础生存需求与物质保障,减轻子女们尽孝时的物质压力。国家应当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养老福利权,使纳税人在年老时有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我们应当对传统的“养儿防老”或“唯儿(女)养老”家庭本位传统养老模式进行变革,逐步建立“以家庭为情感基础,以社会为载体依托,以国家为基础保障”的新型养老框架设计与制度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4日 16 版) |
关键词:王家国,养老模式,骗子,孝道,商机,养儿防老,防火墙,智能手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