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成思危病逝 曾表示要慎重推进创业板建设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2日讯 据民建中央网站消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界、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界、九届理事长成思危同志,因病于2015年7月12日凌晨0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交所启动。6月6日,《经济日报》用一个整版,刊发了高级记者苏琳对成思危的独家专访,他坦率回答了人们的质疑:为啥提倡风险投资,却并不赞成马上推出创业板? 以下是2004年6月6日经济日报专版文章: 经济学家成思危:积极慎重推进创业板建设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对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建设等事关中国股市发展的关键性和重大性的事项,在政策上提供了重要依据。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交所正式启动;当晚,中小企业第一股首次公开发行。此举被认为是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遵循国务院“九条意见”的指引,使创业板再度成为市场的热点、业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日前,记者就如何逐步推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逐步推进创业板建设以及中小企业板块在创业板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采访了刚刚参加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仪式、从深圳回到北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 记者:记得今年2月我在采访您时您曾表示,推出中小企业板块已经进入倒计时,很快就能看到它的实施。三个月后,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交所正式启动。您认为,启动中小企业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意味着什么? 成思危:启动中小企业板块,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开始,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也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渠道,还能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机会。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要真正把深交所建成类似纳斯达克模式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我们通常把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期,第二阶段是成长期,第三阶段是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收益、风险是不同的,从目前国际通行的惯例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适合在主板市场上市,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更适合在二板市场上市。 其实,早在1999年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中,已经明确要在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内设立单独的板块,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扫除法律上的障碍。应该说,中小企业板的设立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促进它快速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目前的一些行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机遇。从另一个角度看,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有利于发挥股市的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如果一些中小企业上市,投资者对它的期望和它本身的业绩都不错的话,就会买进一些绩优公司的股票,而对于主板中的业绩差的公司,投资者就有可能用脚投票,从而发挥股市优胜劣汰的作用。 记者:各方面人士都非常关注并企盼创业板的设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创业板,此次在深交所启动的中小企业板块也不是真正的创业板,那么,中小企业板块在创业板建设过程中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成思危:为了推进二板市场的建设,我在2001年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将现有证监会发审委已通过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小盘股集中二三十家到三五十家,辟出一个单独的板块。由于不降低上市条件,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也不太多,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第二步是适当降低某些条件,逐步扩大这个板块;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把这个板块分立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二板市场。 中小企业板块以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与主板市场相区别,但是它是现有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上市“门槛”是按现行的主板发行审核标准审核通过的,因此就可能将一些业绩较好,但还达不到上市条件的小企业拒之门外,这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香港的创业板开始是50家,现在是100多家,我们一下子就搞一个二板市场,从中国的情况来说,没有一两百家企业上市,就没有人气,市场就不能活跃,而如果一下子上这么多家企业,又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并且一下子搞一个二板,由于没有经验,容易被一些人混水摸鱼或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因此,我认为,采取这样一个分三步走的战略,是积极稳妥的。中小企业板块还只是主板中的一个板块,不是独立的板块,它离真正的创业板还有相当距离,是逐步推进创业板建设过程中启动的“第一步”。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在台前幕后孜孜以求地倡导、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因此,许多人对您提倡风险投资,却并不赞成马上推出创业板表示难以理解。 成思危:我承认我是一个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的促进者,既积极又稳妥的促进者。1999年正是“开设创业板”呼声最高的时候,我到一些地方搞调研,看到准备上创业板的公司“虚火”很旺。70%想上创业板的公司都是在听到开创业板风声以后成立的,其中不少是匆忙拼凑包装的,一些公司对外面吹得天花乱坠,其实根本没干什么事。办公楼是租来的,它们的创业计划只是一个设想,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管理也很薄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按预期的市盈率为基准来定价收购了一些准备上创业板的公司的股权,造成大部分资金被套住,他们希望赶快开创业板来帮他们解套。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贸然推出创业板,风险太大,便于2001年11月2日给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写了一封信,建议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修改《公司法》的决定,先推出科技板块,不要匆忙开创业板。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把风险投资家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股市投资者。为这事,我遭到很多人的骂,说我阻碍创业板的建设,阻碍风险投资的发展。 由于当时全球股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纳斯达克高科技泡沫破裂,香港的创业板从1200多点跌到最低100多点,促使中央领导果断决策暂时不搞创业板。如果当时开设了创业板,少数人可能发了财,但大多数投资者会血本无归。因为创业板和主板还不一样,主板中业绩差的企业,不管怎样它还可能存在,创业板中业绩差的企业可能就彻底消失了,投资者只能是血本无归。所以,我情愿挨别人的骂,也不能不对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负责。 记者:有人认为,中小企业板块的启动在为广大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博弈选择;在为投机者增加了一个投机场所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个破产的场地。对此说法,您怎么看? 成思危:不可否认,我们的股市存在过度投机的问题,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实、内幕交易和恶意操纵市场等问题,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甚至其财富也会变相地被掠夺。所以,我一直主张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二板市场的建设。这些年来,我始终抱着这样一种理念,对于中国股市的发展和风险投资事业,一方面要有信心,要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要非常慎重地决策,防止一些人钻空子,侵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正如我前面所指出的,二板市场可能更适合那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收益波动较大,风险较高,但平均收益也较高;主板则适合于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收益相对稳定。由于二板市场中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特点,肯定会被投机者所利用,也肯定会有人赚钱,有人破产。我认为,在中小企业板块启动阶段中上市的企业是严格按照主板的上市条件来审核的,市场风险是能得到控制的;而且这些企业是发审委已通过的企业,总量不大,对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冲击。 还应指出,上市并不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惟一渠道。建立中小企业板块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给风险投资提供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也就是蜕资渠道。国外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通过上市实现退出的只占30%左右,其他70%是通过兼并收购,包括管理层收购等方式退出的。在我国,大家对上市的热情比较高,个中原因,除了上市能带来资金收益外,还因为并购之后原股东就不能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再就是我国的产权交易制度还不规范,定价机制对卖方不太有利。尽管上市不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惟一渠道,但在我国,如果有了二板市场,对提高投资者信心还是能起很大作用的,也使那些需要融资的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融资。风险投资要发展,确实需要给有技术、有市场、有好的管理团队的企业以上市融资的机会。但是,要慎重,要循序渐进。 记者:您在一篇“让股市恢复本色”的文章中提出,要让股市成为一个“适度投机的、有效的投资和融资的场所”,政府监管理念要转变到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现在,中小企业板块已经做起来了,在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成思危:客观地说,我们的股市发展历程短,还没有太多的监管实践经验。我想,在监管上,要改进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水平,有效地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从监管的思路来说,监管部门不应对股市的涨落负责,实际上监管部门也难以承担股市涨落的责任,但要对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负责。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托市,托市的后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只有在个别极特殊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才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干预市场。从监管的方法来看,要从信息披露入手,要遵循信息披露、分析、公告、处置这样四步程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监管。当然,监管部门也反映,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我认为,在不损害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对监管部门的授权,同时要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道德操守教育,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教育,更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按市场规律来培养中国的蓝筹股,使得那些绩效好的公司能够在股市中占据优势,并逐步淘汰那些绩效不好的公司,这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作为创业板“三步走”战略的倡导者,国内最早关注并推动建立和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奠基人,您被业界称为“风险投资之父”。显然,您对如何评价这几年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您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成思危:我不喜欢别人给我“风险投资之父”之类的头衔,我只是一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积极促进者。对于我国风险投资问题,我确实是在不断地研究和思考。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提案并被列入大会的一号提案,这对推动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我就提出要有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建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探索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道路;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从目前看,第一步我们已经基本做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3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掌握的资金有500多亿,从1998年到现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应该说相当不错了。第二步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现在有些地方通过变通的方式在搞风险投资基金。这也有好处,就是让他们做些探索,等到积累了更多的实际经验、条件成熟时,再通过制定法律予以规范。尽管现在还没有风险投资基金法,但是应当按照基金的管理思路来改进现有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例如加大项目经理的管理权限、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家等。第三步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现在正处于积极推进之中。 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投资者更加趋于理性,不再对某些不负责任的股评家的鼓吹抱过高的期望。那么,作为股市本身又该如何取信于人、健康发展呢? 成思危:2001年,我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证券法》执法检查组对证券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后说过,“宏观上看来进步不小;微观上看来问题不少”。现在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现象比过去少了,但还没有彻底改观。对于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去解决才行。当然,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期望它马上改善,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不要把广大的投资者的胃口吊得太高。我注意到,前段时间,股市刚涨一点,就有人说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牛市,马上就会涨到2000点,甚至3000点,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你把投资者的胃口吊得那么高,有什么好处?期望越高,也就越容易让投资者失望,甚至造成损失。大家也都看到了,前段时间,股指冲上去一些,这段时间又在波动,说明股市还处于调整时期,牛市尚未到来。 股市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我认为中国需要一批“股市卫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后,要有一批人去分析它,发现它的问题,如果它有造假的话,就要揭露它,就像当初揭露蓝田股份的问题一样。而我们现在不少分析师却是在帮着上司公司造假,这样股市怎么能够健康发展?所以,我主张要培养中国独立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中国股市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发展与完善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比如股权分置的存在确实不合理,但又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否则还会引发新的矛盾和新的不合理,甚至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我希望通过修改现行的《证券法》,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 |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块,成思危,收益波动,创业板市场,经济学家,二板市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