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一体化初见成效
环保市场大机遇 根据国务院年初确定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今年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任务落实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等19个部委的头上。 在5日的论坛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肯定能给环保市场带来非常大的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北京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对企业发展也有非常现实的机遇。”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在上述论坛上说,首先是市场体量变大,其次是通过协同能为环保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技术人员的生活条件也能改善。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的是京津冀三地真正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既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又要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应突破两个传统观念。”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智认为,一是突破行政区化的首都概念,将天津及河北保北地区作为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区,以利于首都功能在更大范围和空间上配置;二是突破传统的点轴发展理论的束缚,树立网络化的城市布局和发展理念,构建以京津保为核心,石、唐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一批特色功能城市为支撑、功能互补、均衡发展的网络化城市布局体系。 高智建议,在国家层面组建“京津冀规划委员会”,专司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及重大专项规划、地方规划审查,用体制和制度保证京津冀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应探索建立战略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高智举例说,水资源领域探索建立以流域水权分配为基础的水资源使用权转让机制;土地资源领域,在适当调减生态支撑区耕地规模、增加生态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划定耕地红线,探索建立耕地、生态用地省域占补平衡和跨区域交易机制;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探索建立全域范围内新建项目能源消费和排放总量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 中国社科院京津冀发展报告课题组认为,应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并将其扩展到水环境、土壤环境等领域。同时考虑建立“三省四方”共同出资的“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共同基金”。 目前京津冀港口、机场等重大服务设施由于缺乏分工,导致发展不均衡、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在港口方面可通过冀津相互参股方式,组建一体化的港口集团,对沿海港口进行统一功能配置、统一管理运营。 京津冀签署协同防控植物疫情框架协议 近日,河北省植保植检站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在北京召开了京津冀植物疫情及重大农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协同工作会议,并签署了京津冀“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协同工作框架协议”。 在植物检疫方面,三地将重点联合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统筹布局监测区域、监测点,提高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的时效性;统一植物疫情除治技术规范,开展联合培训和现场观摩,提高专职检疫队伍的业务水平;联合查办检疫重大案件,打击跨地区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种子种苗市场检疫秩序。在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三地将共享病虫害发生信息,着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相互通报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区域间应急协调。在技术研究方面,三地将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展开合作。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交通,生态,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