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一体化初见成效
导读: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交通运输部、环保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三地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生领域发展向好,三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产业一体化等领域已经初见成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重要支撑 “河北已经展开了十个方面的突破。”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新闻通气会上,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20亿元,争取完成投资1100亿元。” 全长435公里、总投资365亿元、全程八车道的京港澳高速河北段改扩建工程提前一年通车,这是全国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北京已率先打通5条对接京津大通道,完成省际‘对接路’100公里。”高金浩说,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也已经启动,截至6月2日,ETC用户已突破100万户,5个多月实现了再翻番。 高金浩介绍,河北正在构建“大枢纽”,加快形成“三个圈”,包括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市之间的“半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交通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今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京津冀区域交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超大城市市内轨道交通密度不够,市郊铁路发展不足,交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断头路”问题严重。“公路强、铁路弱”不利于京津冀区域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密(云)涿(州)高速公路、(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北京段力争开工建设,京津冀三地之间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将全面启动。预计到2017年年底,京津冀三地间将无“断头高速路”。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也表示,京津冀区域的干线公路“断头路”并不多,目前,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确定,涉及京津冀间的高速公路“断头路”有三条,即京秦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首都地区环线的密涿高速公路。其中,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去年已开工建设。 在京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交通一体化是最为重要的支撑之一。今年3月,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由理想变成现实。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日前表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打破三地的行政分割和壁垒。现在,三地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输等方面加强协同,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京冀月客运总量突破1100万人次 2014年,京津冀三地交通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北京与河北公交出京线路达到36条,月客运总量突破1100万人次。同时,交通协作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末,京港澳高速河北段拓展工程全面完成,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西南六环段75公里“断头路”也全面通车,后者不仅能够有效分流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缓解西南方向拥堵,还将进一步促进京冀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比较发达,已有京广、京沪高速铁路。三地之间北京到唐山的城际铁路将在今年开工,北京天津间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京滨城际也力争年内开工。京津冀三地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公司,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轨道交通将达到1500公里左右。 此外,三地公路里程稳步增加。至2014年末,京津冀三地公路里程合计达到21.7万公里,同比增长2.7%,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4.9%。按规划,到2020年,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中心城市之间将均有3条高速路线连接,环京津周边县(市、区)与京津之间至少有1条一级公路连接。与京津高速公路对接口分别达到14个和15个。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交通,生态,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