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5-07-06 09:16: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华裔女作者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无声告白》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文坛名家,斩获2014年底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榜第一名;《无声告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不仅横扫美国各大图书榜单的年度最佳图书桂冠,还迅速输出到20多个国家……缔造征服欧美文坛奇迹的正是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如今,这部爆红的小说也引进内地,让内地读者感受“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的魔性力量。作为真正跻身美国主流文坛的华裔作者,伍绮诗通过引进方向记者讲述了历时6年创作长篇小说处女作的幕后故事,“这个故事的灵感最初来自先生给我讲的童年轶事——他有个同学把自己妹妹推进了湖里。”

小说歧视情节来自生活

伍绮诗的父母是从中国香港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她不满10岁时从匹兹堡搬到夏克海茨,“父母选择夏克海茨,是因为这里的种族融合度相对较高,而且当地拥有优秀的公立学校。我们家周围的社区几乎没有其他亚洲人,但当地社区非常开明,所以才让人感觉相对宽容和豁达。在夏克海茨长大,让我以最好的方式认识了种族的差别。高中三年,我一直是学生种族关系小组的成员,我们每周都讨论歧视和偏见问题,我因此得以深思且比较‘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和‘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伍绮诗坦言:“你的外表和周围的人非常不同,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体验。你会觉得自己很显眼并因此活得很累、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社群,但别人却不这么想的时候。”

虽然没有遭遇太多歧视或被排除在外的经历,但隐形歧视仍然存在,“不是每个地方都像夏克海茨那样宽容,夏克海茨也并没有驱除一切外部影响的魔法结界。可悲的是,从朝着詹姆斯的车扔石头的小女孩,到把眼睛拉成一条缝模仿中国人的女人……小说中每个种族歧视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地在我、我的家庭或者我认识的人身上发生过。我姐姐告诉我,邻居家的小孩往我们家的信箱里扔过鞭炮。还有一次,有个男人朝我和姑姑吐唾沫、尖叫:‘从哪来的滚回哪去。’当然这些极端的例子,已并不多见,但很多歧视以更微妙的方式出现:人们觉得你英语好没有口音是个奇迹,他们会问:‘你从哪里来?不——你真正从哪里来?’这类隐性冒犯其实也是一种歧视,我认识的少数族裔里没有谁从未经历过任何歧视。”

先生童年轶事带来灵感

所以在长篇处女作中,伍绮诗探讨了种族成见、性别偏见、身份危机等严肃沉重的主题,不过她采取了巧妙的叙事方式,家中最受宠的女儿莉迪亚充满谜团的失踪和死亡,逐步揭开了这个混血家庭里各成员彼此深藏着的秘密……她以罕见的洞察力将种族、偏见、身份、性别等宏观议题纳入一个家庭的微观动态之中,以精准克制的用词和细腻委婉的文风,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既有如《消失的爱人》《可爱的骨头》般的悬疑推理,又有似《喜福会》《雪花与秘扇》的华裔主题,还有充沛动人的情感,“我希望这部小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自出版以来,《无声告白》好评如潮,《纽约时报书评》给出了惊人的好评:“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对此,伍绮诗只说:“我的幸运令人难以置信。”

《无声告白》的灵感构思来自先生告诉她的童年轶事,“他有个同学把自己的妹妹推进了湖里,当然她最后得救了。但‘女孩落进水里’这个意象我一直都忘不了。我开始思考:她掉到水里时有什么感觉?她和哥哥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她没有被救上来,他们家会发生什么事?”随着不断思考和酝酿,小说逐步演变成形,“女主人公比她的原型年龄更大,她的家庭充满各种秘密,家庭成员活在痛苦之中。下笔时,我能惊喜地意识到,故事中的人物就好像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

内容更适合中国读者

整个中学时代,伍绮诗一直在写故事,“坦白说,写得很糟糕,但我认为练习必不可少。”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她,是在密歇根大学攻下硕士学位之后,才相信自己可以专职写作,“小时候,我先是想当古生物学家,后来又想成为宇航员;长大后,我变得略微务实,想做记者、编辑或英语教授,一直将写作视为副业。在密歇根大学,我学到很多技艺,通过大量写作,我尝试开发自己的风格。”伍绮诗是个“对每段感情都很投入的人”,对待写作也是这样,“先抱定一种方式写下去,灵感枯竭了就换别的方式。有一段时间,我必须嚼着瑞典小鱼软糖、喝着樱桃可乐才能写出东西来。最近我的习惯是来一杯很酽的伯爵茶,此外也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坐下来,重新读读我前一天写好的东西,然后让故事继续下去。”

目前她已开始了新长篇的创作,“背景设置在我的家乡——俄亥俄州夏克海茨。夏克海茨是个可爱的成长地,以不同种族混居闻名——但这里也非常重视外表,而且仍然存在阶级、种族和特权问题。新书的故事情节和《无声告白》完全不同,但创作主题有前后承接的关系。”当然,她的创作也得益于大量阅读,她一直非常喜欢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震惊文坛的小说《微物之神》,“我每年都会重读全书或者只读其中的一部分。我高度推荐并希望模仿的书还有:(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美国当代最受瞩目的小说家)安·帕奇特的《美声唱法》、(普利策奖得主)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艾米和伊莎贝尔》。还有一些经典像《杀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基督山伯爵》,我已读了无数遍。对我来说,它们是安抚心灵的文学食粮。”

谈及引进《无声告白》的初衷,该书编辑表示:“《无声告白》讲出了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命题——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多元的身份和视角是她天生的优势,加上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让她写下了这么一个超越身份、种族藩篱、有着世界共通语言的感伤故事。相信中国读者会更需要这个故事,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就被各种‘爱与期待’绑架,小时候被逼着上学,长大了被逼婚、被逼生娃……我们需要释放,而《无声告白》是个很好的出口。”新报记者仇宇浩

关键词:伍绮诗,文坛,80后,华裔女作家,无声告白,写作,太阳照常升起,基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