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行之有效治污措施应纳入法律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2015-07-04 08:3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为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北京故宫角楼。

□文/图本报记者朱宁宁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最近在网络上晒出北京蓝天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网友大呼,去国外看蓝天已然OUT,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北京才是最美风景。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近期对外公布的全国人大环资委赴京津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跟踪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京津冀区域达标天数比例较去年上升了7.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到97微克每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了约27.6%。

调研

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

为了配合做好相关审议工作,全国人大环资委组成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的调研组,于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京津冀的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

选择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执法检查促进问题的解决,再跟踪执法检查的结果,抓主要、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这样的做法无疑更接地气。

调研组此次不但对问题企业进行了“回头看”,还跟踪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地方性法规政策不断健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压减燃煤、严控机动车污染、严控扬尘污染等多项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区域联防联控初见成效,并加大了治污投入。

难点

环保部门难以现场处罚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执法一直是难点,也是重点。报告显示,京津冀三地的执法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三地通过环保、公安联合执法,严厉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追究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关闭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据统计,去年环保部直接查办的约300件环境违法重点案件中,京津冀约占40%。另据环保部初步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对5家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实施了按日计罚。北京市去年专项行动中的罚款金额更是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倍。

但是,环保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尚在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处罚力度弱、罚款数额低、刑事处罚少,缺乏法律威慑力。此外,调研发现,对于发现的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门难以现场处罚,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在线监测数据、查台账寻找违法证据后,才能处罚。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问题仍较突出。有的地方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检查设备不全、科技支撑不够等原因,存在执法不到位和不够严等现象。

措施

倒逼企业发挥主体责任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责任要落实,更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报告建议,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绿色化改造,对提前完成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对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实施环保电价政策,允许完成超低排放的机组优先上网。对环保设施不完善、运行不正常的企业采用限产、处罚等措施,倒逼企业发挥治污主体责任。

报告同时建议,应加快修改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借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主要做法,总结各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经验,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纳入到法律中来,完善制度措施,重点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责任,完善限期达标规划的考核监督机制,突出煤炭等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科学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关键词:治污,环境违法,防治法,京津冀地区,环保部门,电价政策,超低排放,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