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监听法国政要令盟友法国“很受伤”
日前,法国媒体援引“维基解密”的文件爆料称,在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被监听对象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在内的连续3任法国总统。 连日来,“愤怒的”法国持续表达不满,“烦恼的”美国则在为自己辩护的同时不忘发动“友情攻势”,试图修补关系。双方的频繁互动,似乎已成功避免了一场外交危机的进一步发酵,但法美两个“传统盟友”之间关系是否受到冲击,再度打开的美国“监听门”何时才能关上,依然引发各界关注。 6月23日晚,法国《解放报》和新闻网站Mediapart援引“维基解密”网站的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任总统等法国政界高层。这些文件被列为高级机密,主要包括5份报告,涵盖了法国总统施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专供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人和美国情报系统高层人士阅读。 据称,最近的一份报告完成于2012年5月22日,也就是奥朗德刚刚就任法国总统几天的时候。文件描述了奥朗德同意在巴黎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2010年的一份文件指出,法国官员已经意识到美国在监听他们,并对此颇有微词。 时任总统萨科齐的外交顾问在与法国驻华盛顿的公使会面时,表达了萨科齐对美国不愿意签署双边情报合作协定的不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想要继续监听法国。2008年的另一份文件显示,萨科齐曾自认为是“唯一能够解决世界金融危机的人”,他认为美国犯了多项错误,这才导致许多经济问题。此外,文件还收录了许多总统府官员甚至法国总统本人的手机号码,还有法国财政部和农业部的电话总机。 美国如此大规模、高级别地对法国采取监听行为,自然引发法国政坛的强烈不满,法国政府方面反应迅速。24日,奥朗德召集紧急国防委员会会议,对此次监听事件进行评估。随后,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新闻公报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法国“不会容忍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奥朗德直接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处理“盟友间情报行为的原则”。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紧急召见了美国驻法大使。随后,法国还将派出情报工作全国协调员赴美与美国政府讨论此次监听事件。 法国总理瓦尔斯24日表示:“法国不会容忍任何威胁自身安全和核心利益的行为。”他说,美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相互信任,美国应该努力修补受损的法美关系。 法国在野党派的反应则更为激烈。法国国民议会法律委员会主席于尔沃阿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指出:“这一事件让人们再次看清,美国没有盟友,他们眼里只有‘目标’或者‘仆从’。”左翼党派的梅朗雄以及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则不约而同地呼吁暂停与美国正在进行的“跨大西洋投资贸易协定”谈判。 此间媒体分析称,尽管法国政府对美国的监听行为反应“全面、迅速而激烈”,但背后至少有3个事实不可忽略。 一是,在法国政坛激烈回应的背后,掩盖的是一种“毫不意外”。一名法国外交官向媒体表示,法国早已知道美方大规模监听行为的存在,但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无法逃脱这种命运。二是,法国早已就此类行为对美国表达过不满,美国也已经作出过相关承诺,但事情仍然在发生。三是,法美两国在贸易、战略等领域的共同利益太过重要,两国不可能因此就陷入真正的外交危机。法国政府发言人勒福尔的表态颇具代表性,他一方面指责“盟友间的监听行为无法接受、不可理解”;另一方面也表示,“两国关系并非就要因此陷入危机”,呼吁不要反应过度。 正如《费加罗报》评论所说的那样:“只要间谍活动能够秘密进行,一切都是可能的;但一旦被曝光,就必须有人承担起修复政治损害的责任。”这一次,继德国总理默克尔被美国监听的消息被爆出后,美国不得不再次“被迫”对另一个欧洲盟友作出解释。 耐人寻味的是,在法国政要被监听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的同时,24日,法国议会赶在暑假开始前通过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情报法案。该法案大大增加了政府实施监听的权限,并简化监控私人住宅、电脑和手机的审批过程。分析人士指出,该法案比美国爱国者法案的条款涉及面更广,其中最受争议的条款就是所谓的“黑盒子”——法国网络服务供应商将在他们的设备中安装此类设备用于监听活动。 据悉,“维基解密”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24日声称,这次曝光美方监听法国政要的密件“只是开始”,今后还将有“更猛的料”。 本报巴黎6月26日电 |
关键词:监听,盟友,法国总统,美国国家安全局,Mediapart,法国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