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人民网泰州6月26日电(记者姚雪青)从2013年5月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以来,目前全国32个省份中已有29个省份的80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这些地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均衡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域内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所辖区县先后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这是记者从今天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和任务。2011年和2012年,教育部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中央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2012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形成“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四级联动督导工作体系。2013年5月,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有80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 统计表明,各级政府从经费、校舍、设备、师资等多个方面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倾斜投入,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以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例,农村小学从2005年的142.25元增长到2013年的1973.53元,增长了12.87倍,全国小学平均增长了11.42倍;农村初中从2005年的192.75元增长到2013年的2968.37元,增长了14.40倍,全国初中平均增长了11.81倍,农村增幅超过全国。 同时,各地通过学区管理、集团办学、对口帮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校际差距不断缩小。一些地方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统筹管理,进行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管理,并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活动、课堂改革、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引导生源合理分布。目前,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正在形成。 此外,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也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14年年底,纳入政府财政保障的随迁子女数量接近90%,其中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约占10%。2008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特殊教育补助经费”达5.85亿元,并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大幅提高到普通中学的5倍左右,为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快均衡发展的同时,科学、明晰、便利的就近入学制度得以不断健全,以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分类指导,今年,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在内的19个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初中划片入学;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 |
关键词:督导评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教育公平,督导工作,就近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