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听青年之声 建青年之家 圆青年之梦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吴楚 王岑予 刘洪侠 2015-06-24 14:38: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工作纪实

  捡起一枚海螺,静静倾听海的乐章;点开一张网页,细细体味多彩青春的故事。

  这是一个属于青年人自己的网站,它既有青春、朝气和激情,也有懵懂、悸动和迷茫。这里是青年人共同的家园,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会在真情回应中感知温暖,都会找到支撑梦想远航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青团,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个网站就是共青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一项实际举措。

  在这里,面对面地对话青年、读懂青年。自4月28日开通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青年之声”的点击量就达到1.44亿人次,留言5万条,解答各类青年问题近3000条。

  在这里,心贴心地服务青年、联动青年。回应青年期待,“青年之声”建立起八大服务联盟、一个服务委员会和一个专项基金,努力为青年在成长、创业、就业、婚恋、健康、志愿、心理、国学、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帮助。

  这就是“青年之声”,一个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专门面向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它像一张密织的大网,孜孜不倦地打捞着青年沉默的声音;它像一双温暖的大手,细致入微地把握着青年莘莘的关切;它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在息息相通中指引着青年成长的方向。

  打捞青年沉默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更好地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是共青团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但毋庸置疑,面对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团组织与青年人离得远、不了解青年、不能解决青年的困惑,成为共青团工作的困局。如何打破这一困局,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共青团通过网络手段联系和服务青年成为可能。

  今年“五四”前夕,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的直接倡导推动下,“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共青团直接面向广大青年的网络前哨。

  开通伊始,来自青年的诉求在第一时间“蜂拥而至”。各地青年通过微博、微信转发评论和网页留言等方式参与平台互动,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后台处理器源源不断地弹出问题,让“青年之声”的小编们都“惊呆了”——

  网友“赵贝贝”问:父母总说他们是过来人,我们的新鲜思想和特立独行在他们眼里却是“怪胎”,既然是过来人,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

  网友“梧桐”问:我是农村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用尽力气学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上面,到了成年时期发现自己遇到的困惑很多,技能缺少,爱好很少,特长更少,想补救感觉已经晚了,我该怎么办?

  网友“Shine”问:毕业季,国企、外企、私企、创业,四条路何去何从?

  网友“玫玫”问:我是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我可以申请入党吗?

  网友“白雪”问:我们乡下医院很多乱收费的现象,床位不够住院还要排队,通过什么渠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

  从个人情感到思想困惑,从困难救助到公益服务,从创业就业到人生规划,从民生诉求到国际形势,从天文地理到社会常识,从权益维护到问题反映,青年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青年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是那些平常没有机会说、不方便说、不知向哪里说的话,而在“青年之声”这里,它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和宣泄的出口。

  让人惊讶的是,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深邃海底,埋藏着这么多个性化的青年声音。如今,它们被一张“青年之声”的大网打捞上岸,在阳光照耀的沙滩上闪闪发光……

  这恰恰反映出青年工作的本质:把握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

  共青团中央对这些声音高度重视,动员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梳理、回复、转办、研讨,用更大的劲头、更多的精力、更强的责任感来把这件事做好、做实。

  一个困局是,“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最大问题是离青年太远”,直接与广大普通青年接触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

  一个认识是,全团“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好‘青年之声’是责任所系,而不是额外添事”。

  一个愿景是,全团要“通过‘青年之声’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