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一天·塔城篇】郑永杰:想想“玛洛什”我也是醉了
2015-06-18 18:20:00 来源:天山网 郑永杰在准备酸梅汤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任江报道)一碗堆得冒尖的奶黄色“玛洛什”、一大杯红褐色的酸梅汤,这就是塔城市人夏季消暑的“标配”。吃一口“玛洛什”,奶香浓郁、清凉香甜;喝一口酸梅汤,果香满口、回味悠长。“塔城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郑永杰就是“塔城味道”的坚守者之一。 塔城市最大最热闹的是文化广场,这座城市最富盛名的冷饮店之一——迎宾冷饮店就在文化广场旁,郑永杰和妻子就是这家“名店”的老板。 迎宾冷饮店就在路边,面积不大,装修毫不引人注意,就是人多。到店里是下午7点多,还没到客流的高峰期,已经不断有顾客前来。我们只好边吃边等,等我们美美地把香甜的“玛洛什”吃了个碗朝天;把酸梅汤喝光,把剩下的酸梅、杏干一个个捞出来吃掉,郑永杰却还在进进出出地招呼顾客,顾不上坐下来和我们聊聊。 塔城人告诉我们,“玛洛什”是俄语,翻译过来就是冰淇淋。塔城的“玛洛什”制作工艺是由俄罗斯族人从欧洲带到塔城市的,塔城市又盛产优质的牛奶,传统工艺再加上优质的原料,塔城“玛洛什”就成为冷饮中的佳品,远近闻名,逐渐成了塔城市的名片,“来塔城不吃‘玛洛什’,就不算来过塔城。”郑永杰笑着说。 47岁的郑永杰真正接触“玛洛什”的时间大概十四五年了——当时,妻子的姨姨孙玉兰是这家迎宾冷饮店的老板,掌握着制作“玛洛什”的技艺。老人身体不太好,制作“玛洛什”又是手工操作,郑永杰和妻子就时常来帮忙,直到几年前,孙玉兰老人的身体实在不能再制作“玛洛什”了,这个店也慢慢交给郑永杰夫妇俩来打理了。 手工制作“玛洛什”的工具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一个煤气灶、一口大锅、一把一米多长的竹勺,这些就是最主要的工具了。见我们有些不相信,郑永杰用手点点自己的胸口,笑着说,“秘诀都在这里。”别认为他的意思是,制作“玛洛什”的秘方藏在他心里,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最大的秘诀就是要用心。 郑永杰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制作“玛洛什”简单地说,就是把牛奶烧开,放入鸡蛋、白糖,搅拌均匀、冷却,但是操作的过程却非常费工费时。现在,这些基本都是郑永杰在做。 一锅牛奶是40公斤,每天差不多要烧100多公斤。把牛奶烧开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是纯牛奶,极易糊锅,不仅要文火,而且要拿着长长的竹勺一刻不停地搅动,直到完工。做好一锅“玛洛什”差不多要一个小时,那是要不停搅动锅底的1小时。做100多公斤“玛洛什”,早上起码要忙活三四个小时。制作酸梅汤的方法也差不多,就是把原料加水用文火煮,也得不停地搅动。 不辛苦的方法非常简单——往牛奶里加水再烧就不容易糊锅了,“那就没有那么浓的奶香了,也不是‘玛洛什’了。”郑永杰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们的这个建议,“如果那样,我还不如买台冰淇淋机,那更省事。” 郑永杰要守住的就是手工制作的牌子。在迎宾冷饮店里,除了冷却用的冰箱,其他基本都是传统手工制作“玛洛什”的器具,几乎没有现代化设备。“一般人也吃不出来牛奶是不是兑水了,也分不清到底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的吧?”记者有些怀疑地问郑永杰。“那些加了香精的只能叫冰淇淋,不能叫‘玛洛什’!”郑永杰颇为骄傲地回答。 这种骄傲的代价也不小,郑永杰原先是做服装生意的,自从接手冷饮店,服装生意渐渐顾不上了,只好停掉。现在冷饮店里有七八人在干活,夏天最忙的时候有20个人,但早上制作“玛洛什”基本上就是郑永杰夫妇。不是提防秘方泄漏,“夏天坐在炉子边搅几个小时,有几个人能吃得了这种苦?”郑永杰有些感慨地说。 郑永杰夫妇用心守着的就是这种“塔城味道”。塔城人对“玛洛什”的喜爱让外地人惊讶:他们买“玛洛什”是论公斤的。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塔城,塔城人一定会领着朋友到冷饮店,上一碗“玛洛什”;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塔城人回家乡,“玛洛什”是必须要吃的。甚至有的塔城人冬天吃火锅都要来份“玛洛什”,想想也是醉了。 走出迎宾冷饮店,塔城市文化广场就在眼前,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广场上散步、活动了。入夜,迎宾冷饮店的生意会更红火,会有更多的塔城市民或外地人来品尝有人用心为他们奉上的“塔城味道”。 关键词:玛洛什,郑永杰,新疆人,塔城味道,标配 |
关键词:玛洛什,郑永杰,新疆人,塔城味道,标配,酸梅汤,名店,塔城市,孙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