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四大习俗盘点:万水千山“粽”关情
采莲船等民俗节目在轮番上演刘良伟摄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又是一年端午节,历经2000余年的传承沿袭,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同时,对于那些不爱凑热闹的市民而言,在家包粽子同样能使端午节过得“有滋有味”。 屈原故里端午——稻场娱乐表演 公元前340年左右,伟大诗人屈原诞生于秭归乐平里,是战国末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屈原在汨罗江抱石自沉。两千多年来,秭归人在端午节(即屈原祭日)纪念屈原的习俗经年不断,时至今日,秭归仍保留着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办农民诗会等古老习俗。而在今年5月30日,中国首个大型端午习俗展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举行,来自台湾、湖南、江苏、北京等中国42个地区的代表性端午习俗集中进行了展示。在屈原广场上,秭归花鼓舞、采莲船、民间打击乐、灵牛耕地表演、麻狮表演等民俗节目在轮番上演,这是当地独有的端午习俗——稻场娱乐活动。 黄石市西塞神舟会——送“神舟入水”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与传统的吃粽子、挂菖蒲艾叶相比,湖北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每年农历五月十八,黄石的西塞神舟会都会风雨无阻,附近居民都会前来送“神舟”入水,祈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而这个独特的“西塞神舟会”也成为中国端午习俗之一,进入“世遗”之列。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涵盖了屈原文化、龙舟文化、节庆文化等多重内容,与一条名江(汨罗江)、一位名人(屈原)、一座古祠(屈子祠)紧紧连为一体,并派生了一项龙舟竞渡运动。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今年汨罗市将以“端午情·中国梦”为主题,于5月27日至6月2日(农历四月二十九至五月初五)举行第十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暨“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湖南省首届群众性龙舟赛(汨罗站)。 苏州端午——“档船”成一绝 苏州端午节习俗,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纪念伍子胥的端午节是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民间节日,具有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等传统项目。 伍子胥,又名伍员,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吴王阖闾信任,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开凿了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溪,推荐了大军事家孙武,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后来和吴王夫差关系出现裂痕,被夫差赐死。据说伍子胥死后还被夫差叫人用皮袋装着投入江中,死得很惨。伍子胥死后,吴国就逐渐衰亡了。 苏州端午习俗,除了浪遏飞舟的龙舟竞渡,还能看见多村英武青年的水上献艺——档船农家船舱架着十八船兵器,船头上铺一排平板,小伙子们便在上面演练武艺,阳光下赤裸的胸背闪闪发光。飞钢叉者把钢叉在胸、背和两臂间搓滚,时而还抛向空中,钢叉铁盘不断地发出“嚓啷啷、嚓啷啷”的声响,在各村“档船”上相互应和。舞铜链者把长长的链条缠绕旋动,光闪闪,响呼呼,赛过电视剧中梁山泊军师吴用的把式。举石担,是在一根粗毛竹的两端,穿上两爿巨大的石盘,表演的大力士们举着它在头顶、胸背不断盘旋,远胜于现在举重比赛上那拼力的一举。 包粽子的五步走战略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相传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三角粽在市场上是非常流行的一种粽子,形状好看而且特别,可以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蛋黄、叉烧、蜜枣都是不错的馅料,其制作方法也简单易学: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 3、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 4、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
关键词: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