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谢谢你给我这样丰盛的收获——首届大陆赴台就读大学生毕业季见闻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6-17 10:59: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华网台北6月17日电(记者李慧颖 何自力)2011年台湾高校首次面向大陆六个省市招收大学生,700余名大陆学生进入台湾多所高校就读。今年六月,首届赴台就读大学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迎来毕业季。

“融入就是交流”

淡江大学英文系的洪缨刚刚结束了毕业典礼,她获得了校长亲自为她颁发的“毕业生服务奖”。作为30位获奖者中唯一的陆生代表,这位来自福建厦门的大陆女孩在全校毕业生面前发言:“台湾,谢谢你给我这样美的收获。”

作为首批跨海踏入台湾校园的大陆学生,在这四年里,他们始终受到台湾社会的关注。

“一开始他们通过我们看大陆,也好奇我们怎么看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生徐文迪说,既雀跃又忐忑,既好奇又小心翼翼,可能是这群第一次踏入台湾校园的大陆学生的共同体验。

“我们看台湾一切都是新奇的。”徐文迪说,气候温暖舒适,民众亲和有礼。不过也有不适应的地方:饮食太清淡,台北也没有想象中繁华;一个北方同学如果想要和一个台湾同学“愉快地对话”,需要一方收起“儿化音”,另一方放慢语速,否则交流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

中国文化大学的王晓桐说,刚来的时候被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东西大陆有没有”——高铁大陆有没有?地铁有没有?101那么高的楼大陆有没有?听说还有大陆同学被问到“洗衣机、微波炉你家有没有”,让人哭笑不得。“许多台湾同学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陆生们努力地融入台湾校园。“因为融入就是交流。”洪缨说,大二寒假她参加了学校的“北极星服务团”,到花莲的乡村小学任短期助教老师;大四寒假她与土木系的台湾同学一起加入了公益团队,赴老挝参与当地“足球造型馆”的援建。

“在花莲的助教工作结束的时候,我教的小朋友拉着我悄悄地流泪;在老挝做的项目,我和台湾同学一起搬砖、打电钻,最后他们的电钻都没我用得好。”洪缨说,这些经历让她更了解台湾,认识了更多台湾朋友,也让台湾朋友们了解了大陆,“他们都说认识我以后,大陆也变得亲切了”。

淡江大学英文系主任蔡振兴告诉记者,这四年里,看着他们慢慢从离开家乡时紧张忐忑,变得自信大方,“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求学台湾是难能可贵的人生历练”。

“都是学霸?”

“在淡江大学,凡有陆生的院系,班级前三名必有陆生。”淡江大学副校长戴万钦对记者说。

勤奋、好学、进取心旺盛、行动力强、对未来有规划和思考,提到大陆学生,记者采访的多位老师都不吝赞美之词。

蔡振兴说,淡江大学英文系的首届陆生有14名,绝大多数成绩名列前茅。也许因为台湾当局有“三限六不”的限制,使得陆生毕业后不能在台湾就业,所以这些孩子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大一开始便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所幸四年过去他们都各有收获,有的收到欧美著名大学继续深造的录取书,有的即将进入苹果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工作。

“与台湾同龄人相比,他们显得更成熟也更勤奋,”蔡振兴说,“让我常有一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悦。”

辅仁大学哲学系的夏逸平已拿到台湾大学哲学系研究所的录取通知。“我的计划是拿到台大的硕士学位后,去德国继续深造博士学位。”夏逸平说,台湾高校教育资源很丰富,他所在的专业大部分课程使用英文教材,有不少老师从海外留学回来,学术氛围浓厚,四年的学习使他收获颇丰。

像夏逸平这样继续在台湾高校深造的陆生已是主流。据陆生联招会的数据显示,首批来台的760名大陆毕业生中,有349名报考研究所,最后录取人数为300人,占应届毕业陆生总数的近四成。

“但他们也并非只会读书。”戴万钦对记者提及一件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趣事,在首届陆生的入学见面会上,他认识了一位陆生,一年后,在“淡海同舟”社团干部训练营活动中,他又见到这位陆生。“我非常惊讶,要知道‘淡海同舟’是淡江大学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传统项目,在全校数百个社团负责人中选拔出的少数优秀者才有资格参加。这说明这位大陆同学只用了一年时间,不仅适应了台湾的生活,还成功加入社团并成为负责人,最后还在全校社团干部遴选中脱颖而出。”

最近岛内一家媒体以“陆生来台四年”为题刊登一组报道,引起台湾社会反响。文章所描述的陆生群体俨然“学霸”,“念书够拼”、“已经深入到台湾校园和社会”,甚至“更有竞争力”,是台湾“小确幸”池子里的“鲶鱼”。

然而戴万钦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地判断陆生或台生,大陆学生赴台是两岸年轻人互相影响、互相激荡、互补长短的过程,“我们更希望大学是一个熔炉,培养出彼此了解的青年一代”。

“把青春定格在两岸”

“非常优秀”是台湾方面陆委会文教处处长华士杰对首届大陆毕业生的评价:“这四年来,他们中有些写书记录在台湾读书的经历,有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公益活动,深入了解台湾社会,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华士杰认为,在2011年以前,两岸的高等教育交流是单向的,只有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而无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以这一批陆生赴台为突破,两岸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这是两岸交流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我们希望能努力创造一个让陆生在台顺利就学、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更多的大陆青年来台湾求学。”他说。

戴万钦介绍说,为了解决大陆学生不能在岛内实习就业的问题,淡江大学成立了陆生就业辅导机构,联系淡江大陆校友会,推荐学生到校友服务的机构实习,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淡江大学还推出博士陆生免学杂费的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大陆生来台深造。

即将毕业的夏逸平想为后来陆生新同学“做点实事”。他正和台湾同学罗鼎均筹划出版一本书,书名为《到台湾读书去》,今年下半年将在大陆出版。“我们的编辑团队也是一个两岸团队,既有大陆学位生和交换生,也有台湾学生。”夏逸平说,这本书主要介绍赴台就学的事宜,我们把自己这几年在台湾求学的经验、资讯都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帮助新来的同学更快适应新生活。

毕业时节,即将离开的陆生还设立了众多微信公众号,“两岸青年”、“俩岸”、“星野学院”等多个公众号面向陆生发起毕业征文活动,记录在台求学的时光。正如一位陆生在毕业征文中写道的:“我们生活在两岸,也把青春定格在最美的地方。”

关键词:录取人数,大陆学生,联招,毕业生,鲶鱼,儿化音,校园,到台湾读书去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