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节说开去:用节日滋养我们的灵魂

来源: 新华旅游 作者: 2015-06-16 09:2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再过几天,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了,很多地方、很多人早早地就开始为过节张罗起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在一些地方越来越有“市场”,各式各样的新旧节日也得到了民众的竞相追捧。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洋节日“琳琅满目”,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而在传统文化复兴思潮的激荡下,各式民族传统节日及仪式也竞相“复活”,如成人礼、祀孔、炎黄公祭等,还有持续不断的元宵、清明、“鬼节”、重阳等。在这些热热闹闹的节庆面前,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人们为什么需要节日?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来过节?

民族国家最易被识别的身份标识往往不是肤色、主权或制度,而是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节日起着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间的桥梁作用。它既记录、承载历史,也能通过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温情而复活历史。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是为民族聚合与崛起而努力的民族意识复兴,而民族意识的认同在深层次上是民族文化传统与精神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节日仪式的背后不是别的,恰恰是能够体现民族文化认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道德品格。

“观民俗可以知民风,观民风可以知民性,观民性可以知国性”。节日仪式不是一般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品位。一般来说,国家的法定节日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塑造理念。例如,国庆节记忆着国家创立的艰辛和发展的不平凡,能够起到回忆历史、聚合认同的功能;劳动节表达的是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敬意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与共勉;儿童节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和期待;青年节则寄托了对青年责任和使命的厚望;妇女节则反映了国家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妇女的尊重与关怀。而各种非法定节日则更多地代表了民众对生活价值和意义的美好愿望与追求。例如,父亲节、母亲节是子女对父母感恩以及与父母加强沟通的节日;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则包含着国人对团圆、幸福生活的眷恋与向往;清明、寒食、中元等节日则寄托着我们对先人的缅怀。

我们需要节日来滋养我们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各种各样的节日。既然节日寄托了人们的价值关怀,那么我们需要纪念的节日就应该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节日。古代的节日与外国的节日,如果有助于我们体认时代内涵,我们不妨过一过。各种法定节日,由于能够体现国家的意志,国家有权力、有责任进行规范。各种非法定节日,包括各种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少数民族节日及外来节日,则主要由社会或个人自主去体验,国家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舆论引导。

仪式不仅仅是形式。节日仪式更多的是在表现节日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诉求。在“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求历史的意义和价值的共鸣。节日无疑具有大众娱乐,甚至令人精神解放、狂欢的一面,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升华与人文体验的一面。当前应该警戒节庆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重利润、轻价值,重经济、轻文化,重吃喝与娱乐、轻社会人文关怀的倾向。节日及仪式是庄重的,需要我们认真参与。

关键词:观民俗,复活,灵魂,鬼节,表演,民族文化认同,时代内涵,舆论引导,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