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舆情观察:能源央企发力大数据 两桶油迎“互联网+油气”时代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5-06-15 16:5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能源行业正在“互联网+”的风潮下发生巨变。各大央企纷纷在“互联网+油气”、“互联网+电网”、“互联网+煤炭”和“互联网+电力”等领域布局。据媒体报道,中石油、国家电网近日明确了和腾讯公司在“互联网+油气产业”、“互联网+电网”方向的合作。

中石化4月份即提出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对部分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升级,打造多业态的商业服务新模式;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最近也表示,将引入“互联网+”模式,整合煤炭、电力和新能源等资源。

舆情点评:

上述能源央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从整体上可视为对“互联网+能源”的探索。多家能源央企纷纷布局“互联网+”,表明油企、电网和煤企都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希望借此来实现改革。这一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源央企,包括未来将试水“互联网+”的其他领域央国企,在面对新兴的互联网产业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一转变的核心是互联网深度主导了消费变革,处在所在行业转型升级阶段的央国企,已经越来越难以忽视消费者的感受,以及引领消费变革的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本身是由国家倡导的产业升级战略,也是近期舆论关注的热点。在央国企布局“互联网+”的尝试中,相比于观望和徘徊不前,先人一步的企业往往能占据先机,赢得舆论支持。主动求变的创新精神、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拥抱产业变革等正面舆论观感,都能为企业宣传加分。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表现抢眼的中石化,也是最早一批探索“互联网+油气”的央企,由此占据了“互联网+能源”的话题制高点,成为舆论关注绕不开的案例。

与此同时,在舆论热炒之下,狂飙突进的“互联网+”也呈现出一定的概念化、空心化特点,有关企业的跟进风潮也是泥沙俱下。对此,央国企布局“互联网+”应真正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以系统优化和效能提升为目的,进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探索,而非单纯追逐炒作。

深改组定调国企国资改革 近期将全面提速

6月11日,上海浦东新区正式推出“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围绕国资布局、分类监管、大集团战略、优化国企领导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以及国资委自我革命等掀起改革浪潮。这是继中央深改领导小组6月5日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两项文件后,最早推出所属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地方之一。此前不久,广州市正式出炉的国企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广州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即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市属企业主要形式。

舆情点评:

国企国资改革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决策层面对改革方向、框架、重点和实施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明确,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有望完成这一关键步骤。从舆情态势来看,此次会议在舆论场产生了较大回响,多方观点认为,深改组会议之后国企国资改革有望全面提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方案,央企分类方案,混改方案、员工持股方案等关键性文件的出台成为市场最主要期待。

可以预见,在不断掀起合并重组舆论热潮的央企之后,一直以来持续探索改革但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地方国企,或将在此轮国企国资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广大地方国企可借力改革潮流,加强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企业自身改革实践为内容的对外宣传。这一过程中,企业坚持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的形象。同时,国企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国企改革的“去行政化”与“私有化”、“市场化”等话题舆情热度也较高,这提醒企业在宣传也要注意对自身经验的理性把握,适度突出监督监管制度建设,避免有关内容引发舆论监管缺位、国资流失等质疑。

神华中煤否认合并传闻 央企合并重组的“真真假假”

6月9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随着央企整合浪潮的开启,煤炭巨头中煤和神华的合并工作已经启动。受此消息影响,当日股市午盘开盘后,煤炭板块集中爆发,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双双涨停。

传言之后,是当事方、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的一系列澄清言论。神华集团回应称,目前神华集团并未收到任何有关合并的通知或消息;当晚中煤能源亦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认。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不了解事件,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员则表示“神华与中煤合并”目前还只是一种改革思路,并没有进入实施阶段。

但舆论并未随着上述澄清而降温。有关报道显示,尽管一些当事方不断澄清,但大型央国企合并重组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业内对2015年下半年能源、资源等战略行业巨头迎来重组高潮的预期强烈。

舆情点评:

神华中煤合并重组传言已久,舆论喧嚣的背后,不仅仅是期待“中国神煤”的投资者,也包括动辄以“盛宴”描述央国企合并重组的媒体们。上半年来,媒体不断放出各种版本的合并重组“方案”,引得资本市场和舆论场频频掀起合并重组热潮,但各种动机下的传言真假莫辨,也上演了好几出舆论反转剧。典型如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先否认传闻,最终完成合并重组。

目前,相比于中国中车及国电投等案例,更多有关央企合并重组的消息则仍然处于传闻阶段,类似神华中煤否认合并重组的事件还将出现。身处其中的央国企,不免成为各方舆论的关注焦点。大部分对合并重组的舆论热议对企业并没有直接舆情风险,但较高的舆论关注度也意味着较大的舆论失控可能性,因此,面对类似传言,及时、冷静的回应应当是涉事企业舆情应对的必要步骤。此外,事件回应或信息发布的技巧也十分必要,基于当前事实,“就事论事”的回应方式能够避免企业陷入舆论被动。

“中国神车”经历股市过山车 借助新媒体应对获赞

6月8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同步登陆A+H股。复牌后,中车A股一字涨停,市值达8841.56亿元(约合1425亿美元)。H股涨4.53%,市值为4278.88亿港元(约合552亿美元)。中车A+H股市值达1977亿美元,超过波音+空客市值。

然而随后两日,中车就上演了“从涨停到跌停”的蹦极式暴跌,次日单日市值蒸发1700亿元。有分析称,股市波动背后极有可能是一位通过北车换股进入中车前十大股东的个人投资者。

面对股民抱怨,中国中车6月9日在其官方微博@中国中车 上回应表示,“被骂惨了,但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愿意做大家的出气筒”,同时表示,“坚定看好中国中车的未来,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经营与研发人员是有多么的优秀”,并提示投资者注意股市风险。6月11日,@中国中车 就上述微博再次发声,称微博评论与私信是网民给中车建言献策的重要通道,官微面对批评不会关闭上述功能,并会将有关建议收集上报。

舆情点评:

中国中车在沪港两市数日内经历冰火两重天,这一幕似曾相识:距中车不到一个月的汉能薄膜在香港经历股价暴跌。但与经历股市“腰斩”后汉能集团向外界发声否认香港证监会调查,最终导致被“打脸”的应对方式不同,遭遇股市“过山车”的中国中车,面对被套牢的一众股民在官方微博上的宣泄,并没有否认和抗拒事实,而是连发两条微博,称“愿做出气筒”,并对中车拥有信心。

中国中车开放舆论宣泄出口的方式,有利于缓解网络舆论张力,初步赢得了网民对应对态度的认可,避免对企业形象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害。在此基础上,中国中车还表示坚持不会关闭沟通渠道,并将采纳网民合理建议,进一步获得了网络民意的认同。中国中车在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中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坦诚面对问题,开放沟通交流渠道,承诺重视网民意见的应对方式,可以为广大央国企舆情引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央企,中车,国企改革,互联网产业,能源行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行业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