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儿童电影:别放弃为孩子们造梦
数十年前,国产儿童片中尚有《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儿童电影想象力似乎越来越缺乏,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制约国产儿童电影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以近两年市场票房最好的国产儿童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爸爸去哪儿》为例,前者延续了电视动画片中的嬉戏打闹,后者则把综艺节目直接搬到大银幕上,甚至连完整的剧情都没有。爱因斯坦曾有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国产儿童电影如果不能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不管电影技术如何进步,不管电影市场如何扩大,都会继续给人以无力感——让人感叹数百亿元的电影市场上,孩子们竟无法获得一份像样的电影午餐。 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小兵张嘎》,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是国产儿童片的经典之作。 孩子都是有梦的,梦想的高度有时会决定他们人生的高度。作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儿童电影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孩子们筑梦,并且儿童片想象力的宽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梦想的丰满度。当然,艺术想象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为儿童电影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电影人自己也要争气。 让中国娃看中国片 和儿童出版一样,儿童电影的质量和品位,直接影响3亿儿童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优秀国产儿童片的缺乏,导致国产电影在儿童片领域阵地丢失严重,也让中国的孩子从小浸淫在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一位专家曾这样评价这一现象:中国孩子从小看外国电影,就好比吃外国“奶”长大,从小受外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长大后必然会对中国文化缺乏感情和认同。此言绝非危言耸听。看看周围吃洋快餐长大的一代,他们中不少人排斥中餐,却对国外的饮食、文化表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出现这种状况,国产儿童电影的创作者是要负一定责任的。近年来,国产儿童电影一味追求低幼化,误以为儿童电影就是要放低创作姿态,把“我蹲下来对你说”当作儿童电影创作的正宗姿态,认为只要把孩子逗乐就够了,放弃了影片应有的情怀和责任,造成儿童电影作品的低幼化、浅薄化。其实,这种创作思维完全低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放眼世界影坛,任何一部优秀的儿童片,无不既好看,又蕴含着丰满的情怀。《千与千寻》创作于日本发生金融泡沫之后,宫崎骏创造了千寻,让她去寻找自己的生命力,最后告诉日本国民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其中传递的思想,既是说给孩子们的,又是说给大人们的。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滋养了少年儿童,也启迪与温暖了成人。这些富有情怀的儿童片既吸引了孩子,也感动了大人,这说明“情怀”“价值观”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词语,只会增加儿童片的温度和感染力,而不会成为影响观赏性的包袱。 当然,国产儿童电影今天的窘境,原因来自多方面。除了上述创作层面的问题外,还有市场原因,比如缺少流通渠道。另外,国产儿童电影还缺乏稳定的创作队伍,就连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也不复存在了。所有这些都制约了国产儿童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尽管儿童电影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还是要在此呼吁中国电影人:为孩子们造梦,请别放弃!因为,为孩子们创造梦想,就是为民族创造未来。 |
关键词:儿童电影,电影市场,国产电影,造梦,孩子的成长,儿童影片,儿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