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有一种爱叫“全城吃面”
有一种爱叫“全城吃面”。6月10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的一家面馆,长龙排起,人们纷纷花一两百元吃一碗面。不知就里的人,肯定会纳闷。原来是,老板娘的孩子患了急性白血病,在微信上发了《吃碗面,救救我的宝宝》的求助呼唤,结果素不相识的人们不仅纷纷转发而且相约吃面。一碗碗热腾腾的面,点亮了这个不富裕的家庭为孩子治疗的希望。 “咱哪天去吃”“帮我吃一碗”,在微信互动中,言语中的暖流涌向心房;“不用找了”、结账时碗底压着几十元、几百元,饭馆里的点滴善举,令观者无不深受感染、心潮澎湃;面对不肯留名的顾客,饭店老板激动地说,“这是纸笔记不下的恩情”。这是“没有发令枪”的内心自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不得不令人感叹,总有一种人性的温暖,让社会冷漠退避三舍;总有一种微博的力量,汇聚起人心向善不倒的圣塔。 近来,在“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满城尽是黄丝带”;在贵州遵义一栋居民楼垮塌半小时前,我们看到一对夫妇不顾生命安危,挨家挨户敲门帮助68户住户逃生。如果将时光拉得更远些,汶川、舟曲、芦山、鲁甸等地质灾难之后,“整个中国一跃而起”,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涌现,默默捐款不留姓名的“炎黄”、奋不顾身救孩子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刻写着世道人心对真善美的追求,改善着单位、社区乃至一座城市的“道德气候”。 尽管,我们也曾体验过“小悦悦”事件的阵痛,也曾纠结于“扶不扶老人”的困境, 但这只不过是,一些人或因为私利的考量,或因为现实的异常,停止了善意的开掘,阻塞了爱心的涌流,中断了温暖的传递。抬头望向中国的历史星空,既有灾难时的道德激情,又有日常生活里的默默坚守,说明星辰大海的向善力量已然生长在人们灵魂的深处,深嵌在社会结构的基底,任谁也无法改变。爱的河流不会干涸,关爱共济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是苍白的道德宣言,而是切切实实的温暖行动。 诗人约翰?邓恩曾有这样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截至10日下午4点左右,面馆共收到7万余元“面钱”,这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爱心汇聚。在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这样的人性之善能产生最广泛共鸣?每个人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一袋互不相干的土豆”。谁都有可能遇到人生意外,相互之间只有扎根于息息相通的“生命大地”才能生长与绽放,获得抵御风暴的力量。 本周五老板娘的孩子将进行第三次化疗,祝福的短信和微信源源不断地传入老板娘的手机。希冀祝福的力量、爱心的暖流能给小昱文带去面对病魔的勇气,更希望能够成为滋润社会心灵的甘霖,搏击风浪的精神压舱石,推动中国持续前行的正能量。 |
关键词:有一种爱,信互动,老板娘,炎黄,全城吃面,东方之星,感动中国,面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