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手足口病疱疹性咽炎流感高发 医院启动三级响应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6-05 14:25: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四五月以来,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感等多病“夹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量的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儿童节当天超过15300人次,3日又进一步上升到15743人次,其中儿内科日均门诊量超过9000人次,不少家长都反映“人山人海,人多得可怕”。

昨日下午4时,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依旧有很多人排队等候就诊。 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摄

妇儿医疗中心启动三级预案

行政岗医师也要出门诊

从四五月以来,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感等多病“夹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量的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儿童节当天超过15300人次,3日又进一步上升到15743人次,其中儿内科日均门诊量超过9000人次,不少家长都反映“人山人海,人多得可怕”。记者昨天了解到,该中心为此启动了三级预案,连已经调任行政岗位的医生,都要出门诊,院方形容“已把医院的人力资源动用到极限”。5月以来,该中心三起医护人员被打事件都发生在儿科,院方呼吁社会各界信任、尊重医护人员,也希望政府对儿科有所倾斜,如提高儿科挂号费、诊查费等体现医生价值的医务技术劳务费用。

六月 门诊量新高屡屡被刷新

去年,市妇儿医疗中心的总门诊量达397万人次,以此计算,日均门诊量不到1.1万人次。而今年4月进入儿科疾病“旺季”以来,门诊量屡屡突破1.4万人次,“上限”更是不断被刷新,直到6月3日高达15743人次,其中有超过9000人次是由儿内科接诊。

市妇儿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介绍,最近医院门诊大部分是发热、肠道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疱疹性咽峡炎病人较多,病孩的典型症状是高热、流口水,还有部分有高热惊厥;手足口病较去年同期少,未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另外还有流感患者,甲流、乙流都有,这几种疾病叠加在一起,形成就诊高峰。

如果按2015年5月该中心日均门急诊工作量13066人次计算,儿科病人占门急诊病人的73.38%,以儿科门诊最高接诊量医生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急诊接诊186人次,一小时接诊31人,平均每人的急诊时间仅为两分钟。

“每年这段时间都是儿科医生最艰难的时候,估计要等到雷雨停下来、天气真正热起来之后,太阳再‘晒’上一周,发病的高峰才会过去。”该中心副主任龚四堂表示。

医生 加班是常态

院方介绍,儿内科每天9000人次的门诊量,可以比肩北京市儿童医院儿内科日门诊量,然而后者的医生数比市妇儿医疗中心要多200人。“4月之前,主任就给我们开了个动员会,从那周起,每人每周要多上半天班,每天晚上9:30前挂号的所有病人都得看完才能下班,常常要看到晚12时。凌晨1时回到家,脑子还是兴奋状态,根本睡不着。可是第二天,还是要接着回来上班。”儿内科门诊医生张茹告诉记者。

这仅仅是市妇儿医疗中心应对就诊高峰的部分应急措施。徐翼介绍,第一步措施是所有门诊医生实施6日工作制,甚至两周只能休息一天;第二步,白天下午4:30以前挂的号以及夜诊晚上9:30以前挂的号,当班医生不看完不能走,白班往往拖到晚上7时,夜诊到十一二时已成常态;动员住院部医生在查房结束后出门诊。

但以上两项应急预案都已不够用,三级响应在两天前实施:行政岗位上具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这几天都要到门诊接诊。不过,医院暂不会考虑限号措施。

医生:“选择我们请信任我们”

但孩子生病难受、等候时间较长,少数患儿家长会把焦虑情绪转移给医护人员。5月以来,该院发生三起医护人员被打事件,全都集中在儿科。

“发热门诊一位有20多年经验的老护士,不止一次从一群候诊的发热孩子中,发现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并要求医生马上先接治,结果证实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可是,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老护士,在两周前分诊时,按规定把一名刚开始发烧的孩子分为四级,即病情非紧急级别,为了维护其他家长的权益,她拒绝了家长先看病的要求,反而被这位家长扇了一巴掌。”张茹医生回忆起这件事时,还难过得掉眼泪。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病情急,只是家长的情绪急,往往一个家长的情绪会带动更多家长情绪失控。”连日的高强度工作使儿内科主任何丽雅的嗓音变得嘶哑。她说,为了吸引医生加班,医院提供了额外补贴,但依然有很多医生熬不住辞职。

医生们表示,感谢家长对该中心的信任,“既然信任我们医院,也请尊重和信任我们医生。”

给家长的提醒:

近日市妇儿医疗中心的夜诊患者中七八成都是发烧。龚四堂提醒家长,近期儿童传染性疾病较多,建议家中多通风换气,给孩子加强营养,多喝牛奶、吃水果,勤洗手,多到公园处晒太阳,但3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处。假如孩子发烧,可以先在家中多喝水、做物理退热等处理,如果没有好转,做简单处理后,再带上孩子和退烧药物到医院,可以减轻孩子症状,孩子没那么辛苦,家长也没那么焦虑。

专家号9元

不如水泥工

1999年教育部取消儿科学专业。以市妇儿医疗中心为例,培养一个儿科医生,需要医学专业本科5年、硕士3年,毕业后要参加5年的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足足13年的磨炼才能培养一个儿科医生。但2012年~2014年,该中心医务人员离职人数分别为50、67、52人,儿科医生的离职率远高出成人科室。与此同时,该中心近三五年的儿科医生招聘计划都无法完成,有时甚至只完成计划的50%~60%。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不愿意做儿科医生了。”龚四堂说,与成人科室的医生相比,儿科医生的劳动强度和收入不相称程度更甚,“我的专家号是9元一个,一个上午人不离椅子,只能看25个病人。那么我一个上午给医院创造的挂号费收入只有225元,还不如一个水泥工。目前还存在一些黄牛,把专家号炒到两三千元,从中可以看出价值的扭曲。”儿内科主任何丽雅也认为,目前的挂号费不能体现诊疗的专业技术,可能也是儿科门诊量大的原因之一,“昨天有个家长给孩子挂了四个号,先到发热门诊开了药,又挂了主任、特诊、呼吸内科,挂了4个号的花费,还不到50元。”

龚四堂呼吁政府加大对儿科重点专科的投入,提高儿科挂号费、诊查费等体现医生价值的医务技术劳务费用比例。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儿内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流感患者,门诊量,咽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