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还是市场决定好
近来,各地连续推出社会融资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在公共服务领域采用)项目,规模之大、项目之广、投资之巨,令人瞠目结舌。 各地公布的今年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情况显示,河北推出32个项目,投资1330亿元;福建推出28个项目,投资1478亿元;四川推出264个项目,投资2534亿元;江西推出156个项目,投资3185亿元;湖北推出235个项目,投资3700亿元。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PPP项目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然被低估了。因为仅全国37个城市已经批准的地铁项目就需要7.4万亿元以上的投资,地铁投资绝大多数将作为PPP项目融资。 即使按照上述5省平均的投资规模计算,今年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也应当在在8万亿元以上。有关部门讲,今年推出的这些项目签约率将达到80%。这就是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实现8万亿元投资是有可能的。虽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只是国民经济总投资的一小部分。但是形成如此大的盘子,不能不让人有些担忧。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前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以后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些项目都是政府在推,政府建立项目库,政府编列项目清单,政府公布首批项目。有关政府部门更是直言不讳,我们推项目、发文件就是要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三者如果都是政府说了算,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意义在哪里呢?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作用,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尤其是PPP中很多项目涉及政府的公共服务,更需要政府建立制度、制定政策、做好规划,特别是要根据公共财政能力量体裁衣,有能力的就做,没有能力的就不做。而不能不顾公共财政能力,更不能把市场作用放在一边,搞运动式的投资拉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公私合作过程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推出一批项目交给社会资本运营,这是行政命令;要求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上下之间纵向协调,推动推介项目的加快实施,这更像搞运动;要求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步办理,更违反了依法治国。类似要求,在实施公私合作的相关文件中不难发现。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如果变成“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都由政府说了算,那市场还有什么作用? 利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当然可以,也可行。但是,这事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投资者必须取得回报。8万亿元的投资加上利息和回报,返还的规模至少在12万亿元以上。这些投资和回报的返还,更多的需要消费者付费,大众埋单。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儿就是消费者发挥决定性作用,他们愿意不愿意?他们买得起买不起?是PPP融资能不能做的最关键的因素。 今年5月,某市签了60亿元的PPP协议,而这个城市只有53万人口,只有两个居委会、9个乡镇。这个钱怎么还?老百姓有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当地政府居然在协议上签了经营到期后,资产由政府回购。25年以后地价是多少?房价是多少?资产值多少?谁能说得准? (作者为公共服务领域学者、《公权市场》一书作者) |
关键词:PPP协议,项目融资,公权市场,公私合作,依法治国,三中全会,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