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警察打中学生事件舆情分析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 2015-06-03 09:5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5月20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云南昭通鲁甸二中初二学生孔德政,对着3名到该校出警并准备上车返回的警察说了一句“打电话那个,下来”,车内的两名警员听到动静后下来,追到该学生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5月26日,昭通市鲁甸县公安局新闻办回应此事:鲁甸县公安局已对当事民警停止执行职务,对殴打学生的两名协警作出辞退处理,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作进一步处理。同时,鲁甸县公安局将加大队伍教育管理力度,坚决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舆论关注度走势

昭通警察打中学生事件舆论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昭通警察打学生事件发生在5月20日,事发当天,@煎熬9(粉丝:14人)在微博上对此事予以曝光,并配发了9张相关图片,但这则微博的关注度较低,转评数未超过10次。随后4天,事件极少被人提及,直到5月25日10时,@直播云南(粉丝:3.2万人)发布微博称:“昭通的孔先生表示,15岁的弟弟孔德政因一句玩笑话被穿‘警察’制服的人殴打,脸被打肿、全身软组织挫伤,在鲁甸县医院治疗。”

随后,@生活新报对@直播云南的这则微博进行转发并表示“记者已将此事反映给相关部门”,从而让原本沉寂的事件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新京报、@杜芝福(认证信息:独立评论人,粉丝:11万)等微博纷纷转发,使得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热度快速攀升。@新京报对此事件转发后,被新浪进行加工,以微博内容为基础,整合图文,并于5月25日22时左右发布了此事件的第一条新闻报道《云南昭通鲁甸一学生遭2名警员暴打(图)》,从而让事件的传播由微博平台升级为全网传播。

5月26日,事件的舆情热度急剧上升,媒体报道内容侧重于“班主任称此学生平时爱起哄学习成绩差”“被打学生的同学去派出所讨说法”“学校要求学生删除照片”等方面,而学校要求删除图片等行为的曝光让事件舆情有扩大化趋势。

5月26日晚间,新华网发布新闻《警方回应“云南一学生遭2名警察暴打”:民警停职协警辞退》,中央主流网络媒体公布官方处置结果,网易、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予以转发,从而让官方的处置得以较大范围传播。

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昭通警察打中学生事件舆论关注度走势(抽样条数:290条)

殴打学生的民警必须严惩(24%)

@圣战图腾575:身为执法者,知法犯法,应该严惩,就算学生有错误,身为警员,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跟个学生动粗,不配穿这身警服。

警察打人行为严重违法(17%)

@Q506998:学生挑衅,可以控告妨碍司法执行,可以控告挑衅公务人员,你抓起来就是,但是谁规定可以殴打,而且还是几个警察一起殴打?

“协警”身份遭质疑(15%)

@天真烂漫:咋一出事,不是“协管”就是“协警”呢,怕正式工作人员吃不了兜着走?

班主任的回应缺乏责任感(14%)

@猴哥慢走:不管怎么样都还是孩子,哪怕犯错都不该下手这么狠,老师为人师表出了事情应该还原事实真相,而不是偏袒,你这样教学生误人子弟。

应该好好教育挑衅学生(12%)

@一曲落花终情殇:打得好,一看就是小痞子一个,这么小就敢和警察对着干,大点杀人放火 少不了,不信走着瞧,一个老实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被警察打的,这种学生就是学校的霸王,专门欺负其他学生的。

教育部门难辞其咎(10%)

@火德传说:从新闻中可以隐约感受学校小混混多,小痞子多,校霸多,出现这种现象,教育部门难逃其责,而整个社会体制(包括教育体制、就业机制、经济环境、社会伦理等)更是需要改变。

其他(8%)

@一个烦客:很明显,那中学生故意挑衅警员,让警员失去理智做出了冲动的行为。可以预见,涉事警员将会为此付出代价,但如果任由那个学生如果继续他的嚣张,社会将会为他付出代价。

媒体评论摘要

偏袒警察的班主任可恶,但不能把板子全打在他一人身上。班主任叫回去派出所“讨说法”的学生,要求删除相关照片,其做法令人不齿,但这不是班主任一个人错,而是学校的“意思”。在警察面前,教育卑躬屈膝的“软骨症”被暴露得一览无余。警察暴打学生,纪律不答应,法律更不能容;学校丧失原则,偏袒警察,也未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但是,教育骨子里的“媚权思维”又该如何清除?全面依法治国,就要直面教育的“媚权病”。(据光明网,作者:陈广江)

在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照片是删不完的,纸是包不住火的。也幸亏如此,事情才得以曝光并迅速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警察为何暴打初中生且下手如此之狠?当事警察是否构成违规甚至是“执法犯法”?希望警方在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时候不护短、不遮掩,不要大事化小,更不要不了了之。同时,还要吸取教训,加强队伍建设,别再让某些人给警察队伍抹黑添乱。(据红网,作者:乔志峰)

舆情点评

警察打学生,而且有图有真相,在事发5天后,昭通市鲁甸县警方最终还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发后当地官方积极回应,并于5月26日将涉事人予以处理,果断的责任切割较为有效地抚平了舆论情绪,从而较好地化解了此次舆论危机。

从事件的传播来看,事发时间是5月20日,舆论热议则出现在25日,4天的平静期让鲁甸警方想当然地以为事件就此了结,或许当事人都已淡忘此事。如果不是云南当地活跃网友“直播云南”于5月25日发布关于此事的消息,并被当地传统媒体《生活新报》关注的话,事情或许真的就此结束,然而舆情发展不允许假设的存在。这一点,至少给我们以警示,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的负面信息要实时监测,对普通草根要监测,对本地实名认证的活跃网友更需监测。从某种角度看,本地实名认证的网友是更为强大的“舆论发动机”,负面消息一旦经他们发布或者转发,所带来的传播和形成的舆论压力更大。

在此事件中,校方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被打学生的班主任,还是学校层面,面对此事件的回应都欠妥当。学校层面的“删除照片”等指示极易招致网友和学生的反感,在此反感情绪下,只会加剧学生传播事件的冲动。班主任口中该学生“学习不好、爱起哄”等负面印象被理解成“该学生活该被打”,在教师整体形象不佳的背景下,班主任的这些言论是责任感缺失的一种体现。校方和班主任的不恰当行为让事件处置难度和舆论引导难度明显增加,实在不该。

关键词:孔德政,事件处置,舆情,云南昭通,班主任,微博,学校,生活新报,讨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