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衡水二中:吃饭上厕所跑步 有人踹门不抬头
管理学生跑步去吃饭撞翻路上桌子 “不管外面把护栏这事儿传成啥样,对学生都没什么影响。他们实在太忙了。”高三年级班主任、在衡水二中任教近十年的徐明(化名)说。 早晨5点30分,学生听到铃声就要起床,10分钟内,他们要完成叠被、上厕所、洗漱。学生的被子必须叠成标准的“豆腐块”。毕业的学生反映,这样的训练让大学军训的教官都刮目相看。 5点40分,所有人都要在操场上集合。衡水二中的跑操被称为“天下第一操”,学生们组成几十个方阵绕着操场跑步,他们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口号震天。 跑操结束,学生从6点10分开始上早课,一直到晚上10点半才能返回宿舍。一天时间被安排了满满的14节课,上下午各5节、晚上4节,每节课间可休息10分钟。但就是这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也会被各科老师“瓜分”。如晚饭后是6点10分上课,但一般到6点钟,所有学生已经进教室了。老师会利用这10分钟开个班会。 学生也都是“跑男”、“跑女”,他们习惯了跑着吃饭、跑去厕所,“不跑就会迟到,就会被扣分。”徐明说,他记得某个教室门口摆了张桌子,午饭铃声响起,学生如潮水般涌出,“桌子直接被撞翻了”。 睡觉不脱衣扣分恋爱红线不能碰 在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衡水二中追求“零抬头率”。“就是有人踹门,都不能抬头。”徐明说。 “连睡觉不脱衣服都算违纪要扣分。”徐明笑着说。违纪的处理结果就是回家反省。 在高考前的一个月,学校每两天就组织一次模拟考试,考完后老师会“面批面改”。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会不停地找学生谈话。 徐明说,班主任是灵魂人物,一天到晚要盯早操、盯晚自习。甚至其他老师上课时,班主任也得搬把椅子坐在后面盯着。放假前和开学后,学生会出现心里波动,班主任会抱着被子睡到学生宿舍里。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但是恋爱是绝对的红线,不能触碰。 学校尽量避免男女生单独接触,在一个桌子上吃饭都不行。班主任会躲在角落里,专门抓手拉手的男女生。“我们有时候去翻学生的垃圾袋,看看有没有男女生之间传的小条儿。”学校的孙老师用抱歉的语气说。 激励谈心要说哭学生跟家长联合劝导 记者看到,教学楼上挂着各种励志标语,“上清华与主席总理握手,考北大与大师鸿儒论道”、“你不拼搏,没人送你辉煌”。这样的标语慷慨激昂、豪气冲天。 事实上,衡水二中的生源并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们前面有一个衡水中学。衡水市乃至河北省最优秀的生源都已被“掐”走了,衡水二中和其他中学只能接收剩下的学生。 高考时,除了要拼高端的清华、北大,也要拼“低进优出”。让普通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也能考上一本。为此,老师要保证学生所有时间用到学习上,学生要用意志去战胜堆积如山的试题以及连轴转带来的疲乏。 徐明回忆,刚当班主任时曾受领导“点拨”:跟学生谈心要把对方说哭了,才能有内心的触动。他有一次谈心,说来说去学生就是不哭,徐明累得不行,说着说着就睡着了。“醒来后问学生说了什么,学生说忘了,我俩又重新谈起。” 除了谈心,老师更多是运用成功学激励学生。班主任平时看体育比赛、电视剧时,会刻意找出励志的故事和字句。下午第一节课是学生最困的时候,班主任会开个两三分钟的班会,用故事和言语“激醒”学生。 如果学生的意志崩溃了,老师就要“放大招”叫家长了。家长挤破脑袋把孩子送进来,最怕的就是听到老师说“领回去吧”。家长赶来会跟老师联合说教,直到孩子们的心回到书本上。 徐明说,身体和意志的不断磨炼,让学生成为一台抗压能力强悍的“机器”,“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有稳定的发挥”。 反思衡水模式不合规律盼望尽早结束 上大学、上重点大学是衡水孩子最现实的一条上升通道。衡水的老师也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实际上,衡水中学、衡水二中和衡水其他中学的竞争已经形成内耗。高中到各地“掐尖”,已经延伸到邢台、承德、张家口等地,整个河北省的基础教育都被“衡水模式”裹携着前进。 高中的竞争也影响到了到初中、小学。衡水的不少学校已偷偷取消了体育、音乐、美术这些“无关紧要”的课程。一些县里的普通学校,早已被“超级中学”挤垮。 徐明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安排时间的能力。“从小学就成为一个学习机器,那孩子的创新、创造力就被扼杀了,更谈不上快乐童年。”徐明说,他盼望这一模式尽早结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名高考教育专家孙东东表示,“衡水模式”已讨论多年,是早该结束的教育模式。“我们曾经对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刚入大学时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面、人际交往能力等,与河北其他地方的孩子比是最差的。” 他认为,河北省应该从顶层迅速扭转这个局面,如在干部考核、招生范围等方面严格控制该模式的发展。 “现在各大学都希望招到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如果任由这种模式发展,高校很难在河北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额。”孙东东说。 |
关键词:衡水二中,风口浪尖,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