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质问就近入学难:家门口百米远学校上不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5-05-29 14:36: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择校到划片,学区不能承受之重

  “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稀缺的情况下,学区划分让绝大多数人感到满意是不现实的。”郑先生说,就近入学矛盾的背后,首先是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集中在少数区域和学校的问题。

  “顾先生选择要去新城北小,也许主要考虑的是孩子上学方便。但还有些想上新城北小的家长,主要考虑能上个更好的学校。”郑先生分析,在建邺区,新城小学是一线名校,实力比南湖三小强,本部又比北校区强,吉庆家园和雨润国际广场的业主们对北小学区的“进”与“不进”,应该主要基于学校实力高下有别的考虑。“如果南湖三小是所名校,相信吉庆家园的很多业主就不会更多考虑‘就近’的问题了。否则,我们怎么理解很多人放着家门口的学校不上,而让孩子去大老远的名校‘择校’呢?”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区划调整前的主城八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鼓楼、玄武两区。“南京市民公认的小学一线名校,长期以来有7所,鼓楼4所、玄武2所、原白下区1所,8个区的适龄儿童都想上这些名校,谁还管就近不就近呢?”郑先生说。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南京针对择校问题的政策连年收紧。今年的招生入学新政更是规定,热点公办学校如学区内出现空余学额,将由各区通过电脑派位给提出申请的适龄儿童,堵住择校的口子。

  “择”不成名校,就要想办法“划”进名校,从“择”到“划”,对南京的万千家庭而言,名校资源显得太有限,也太珍贵。“在学区划分上全力以赴!”在这样的大众心态下,名校的学区划分万众瞩目,有关联的小区自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学区,不仅关乎就学,还有经济上的含义。

  清河新寓是鼓楼区一个老小区,隔条马路就是长江,上世纪90年代主要为安置城市拆迁居民而建,不仅位置偏,房屋品质、小区环境与近年新建的商品房小区也有较大差距。胡先生是清河新寓的老居民,他目睹了一所学校给这个老小区带来的身价巨变。

  这所新建的名为“金陵汇文”的学校,是鼓楼区一所中学名校和一所小学名校联办的9年制学校,是货真价实的名校。金陵汇文成就了清河新寓名副其实的“双学区”,如今,清河新寓的二手房价格涨到了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而在金陵汇文成立之前价格也就是万余元。

  “如果没有这所学校,即使考虑这几年房价上涨因素,我们小区的房子现在能卖到2万元就不错了。”胡先生说。

  巨大的经济利益,加重了学区划分对市民心态的影响。

  “普遍规则”下的“新老”办法

  孩子能上名校、房子能持续升值,这两个利益攸关的因素,决定了学区划分的高度敏感,教育部门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不难理解。

  在蒙蒙入学问题上,建邺区教育局不愿更多解释。郑先生分析,“教育局不敢随便松口,除全区学校的招生平衡问题之外,一方面可能考虑到新城北小对吉庆家园这个较大小区的承载力,这不是一个小孩的问题,可能是很多孩子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还考虑到周边小区的攀比心理。不开口子,就不会有新的矛盾。”

  “老小区老办法、新小区新办法”,郑先生道出了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在学区划分上不成文的“普遍规则”。所谓“老小区老办法”,就是在老城区,传统的学区范围既不缩小,也不扩大,保持现状,免生矛盾。所谓“新小区新办法”,就是在一些新建区域,根据商品房建设情况确定配建学校的布局,然后应开发商对义务教育学位的申请,对新建小区予以学区分配,新小区的学区划分一般会遵循“就近”原则,同时还会综合考虑学校的布局以及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虽然学区划分都是每年一公布,但基本上名校的学区划分很少发生变动。”郑先生说,学区变动就意味着利益调整,教育行政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肯定要慎之又慎。

  “情况确实如此,你想那些名校的学区,谁敢轻易动啊,把谁划出去都不干!这学区房大都是一手手接过来的,砸在手里谁受得了?”在鼓楼区一所名校工作多年的周老师说。

  建邺区教育局的解释也基本印证了郑先生所说的“普遍规则”。该局工作人员说:建邺区是南京市2002年区划调整时形成的全新区划,规划建设工作由北向南推进,吉庆家园门口的应天大街是一条重要分界线。应天大街以北,是建邺区的“建成区”,小区早已建成,学校也已配套成熟;应天大街以南,是建邺区的“正在建设区”,这里小区正陆续建成;“正在建设区”再向南,是建邺区的“未建成区”,小区建设还不成形。应天大街以南的这两个区域,学校配套正在加快推进,其功能也主要是配套“正在建设区”和“未建成区”两个区域。

  “2014年,南湖三小共招收新生147人,新城小学北校区新招收155人,2014年的施教区划分符合这两所学校的周边布局和适龄儿童状况,也符合班额规定。”建邺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2015年的摸底情况来看,新城北小按照2014年的施教区划分,施教区内的生源依然饱和。

  5月27日,建邺区各个小学今年的招生通知张贴在了相关的各个小区,吉庆家园仍然属于南湖三小的施教区。这样,蒙蒙小朋友如果仍想选择去新城北小就读,将取决于3个因素:北小是否有空余学额、北小是否实行电脑派位、派位的结果。“我决定重新起诉教育局,把官司继续打下去。”顾先生看到今年的学区划分后表示。

  同一天,王女士惊喜地发现,新城小学本部大门口公布的该校2015年施教区范围,包括了雨润国际广场所处的区域。“希望以后不会再有变化。”王女士还是有些忐忑。

  按照南京市近日公布的2015年重点民生工作,今年将试点义务教育大学区制。“把学区扩大、然后再摇号产生名额。这样一来,确实让更大范围的孩子获得了上名校的机会,但名额毕竟有限,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周老师对此表示谨慎乐观,认为此举的最大作用是可以给居高不下的学区房楼价“降降温”。

  在“就近”与“均衡”之间

  就近入学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但教育公平的根本,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江苏几位教育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就近入学和教育资源均衡的先后顺序上,现阶段首先力推就近入学值得商榷:学校水平还有较大差别,一实行“就近”,大家都想划进较好的学校,矛盾自然不可避免;如先有教育资源均衡,学校水平都差不多了,学区怎么划都好接受,就近入学自然水到渠成。

  “就近入学的作用在哪里?”一位专家表示,“最主要的是遏制了择校现象,在形式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但是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能够普遍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而这不是仅仅靠就近入学能够解决的。不仅如此,就近入学还将有限的名校资源固化在一定区域、一定家庭手里,其实对区域外的家庭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

  “确实,就近入学是默认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状,但是它既合法又合理,既符合义务教育法,又更多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考虑,上学方便,多睡会觉,不至于太辛苦。”南京市中小学教育专家谷力表示,教育资源均衡更多是从宏观的、成人的层面考虑,因为就近入学只能是暂时缓解社会矛盾,而客观的不均衡的教育现状、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盼,会对政府形成持续的压力,由此倒逼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步伐。

  南京也在不懈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城北小,就是建邺区利用新城小学的名校资源开办的新校区,新城小学还办有南校区。而在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鼓楼区,各大名校办新校区、分校的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按照南京市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文件要求,各区“通过科学划定施教区、统筹师资流动和名校兼并托管、集团办学等途径,促进辖区内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在清河新寓北边不远,有个叫长阳花园的商品房小区,当年配建有一所长阳小学,用35岁的业主王先生的话说,教育质量一般,“我当时考虑要给孩子在附近择一所好学校”。早在金陵汇文建设之前,鼓楼区就安排一线名校拉萨路小学进入长阳花园北部区域,这里原来的银城小学成为拉萨路小学分校。正在王先生准备找关系择校银城小学时,长阳小学又被整合为银城小学的南校区,王先生觉得天上掉了馅饼,“家门口有了这么好的学校,哪里需要我再动择校的心思?”

  鼓楼这样“名校一抓一大把”的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相对容易,而像建邺区这样教育底子薄的区在南京却是多数,短时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覆盖,确实勉为其难。况且,南京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属区管,由于行政区划上的分隔,教育均衡也主要是区级层面的均衡。教育弱区要分享教育强区的均衡化成果,若没有市级层面的强力推动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创新,依然难以实现。

  在南京市政府与相关区的积极推动下,一些名校近年也开始积极尝试跨区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鼓楼、玄武两区名校,已开始与其他区探索合作办学模式。虽然尚有不少亟须理顺的问题,名校跨区办学的步伐仍比较缓慢,但毕竟在整个城市的教育均衡发展上,南京正迈出可喜的一步。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关键词:就近入学,学区房,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