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打投资公司名号以高息为饵非法吸储5533万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5-05-29 06:5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团伙打投资公司名号以高息为饵非法吸储5533万

郭山泽/漫画

在历经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三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间的艰苦审查后,山东省博兴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5月21日对被告人李旭东、徐振海提起公诉。几年来,两人许以“月息3分至4分”的高息,先后吸收320人的“养老钱”“买房钱”等,累计金额5533万元,共造成实际损失4700多万元。

挂靠投资公司,一心想挣“大钱”

2010年4月,李旭东和徐振海正式“搭档”,掌握了山东省滨州市鑫利丰公司的经营权(以下简称鑫利丰公司)。为了“挣大钱”,他们想出了一条“借船出海”的妙计——加盟山东省肯雅隆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肯雅隆公司),使用“肯雅隆”的名义开展投资咨询和中介业务。

很快,这一妙计付诸行动。在肯雅隆公司的帮助下,鑫利丰公司从店面、门头、宣传彩页迅速“包装”成了营业厅级别的肯雅隆公司;按照肯雅隆公司的经营模式,不插手资金流转,只作为中介,介绍借款人和出借人签订合同,并按照借贷金额收取1.5%的服务费用。

然而,公司运营了还不到半年,李旭东和徐振海一合计,颇觉“吃亏”:这种经营模式盈利太慢、利润低微,与“挣大钱”的初衷相去甚远;加之有的客户提出,不愿与借款人见面——基于这两个原因,二人决定另寻“出路”。于是,他们打着“肯雅隆”的幌子,利用高息吸引客户存款,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外放借款,以牟取更大利益。

为此,二人与个体户王德三达成了借款协议:在借款协议上标注的利息是1.5%,但实际支付利息高达3%至4%。后来,这成为鑫利丰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高额利息,疯狂“吸金”

在高息的诱惑下,短短数月,就使得“肯雅隆”在博兴声名鹊起,一时间,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李旭东、徐振海的账号,两人尝到了“挣大钱”的甜头。在2011年王德三病故后,他的女儿王春云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继续从亲朋好友那里吸取存款,担当鑫利丰公司的存款大户;后来,李旭东的妹妹李娜,徐振海的表姐徐玉玲,以及徐振海的朋友郭树清也都四下出动,大肆吸收公众资金,并逐渐发展成为鑫利丰公司骨干力量。据李旭东供认,鑫利丰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上述4人提供,还有部分散户;每当客户前来存款,他们就向客户出具借条和借款协议,李旭东充当借款人,徐振海充当担保人,共同在借条和协议上签字。

2012年5月,李旭东、徐振海分析认为,博兴县吕艺镇有很多棉花加工厂,“钱景”十分光明,于是便在该镇马家村设了办事处;当年底,湖滨镇王桥村办事处也建了起来。一时间,鑫利丰公司名声大噪,在肯雅隆公司的众多加盟商中也是地位频升,由原先的营业厅级别,发展成了3A级营业厅,最后获得了更加“高大上”的名头——肯雅隆国际资本联盟特许授权机构。

打动人心的“宣传攻略”

如果说高回报的利息,对客户而言是一种无法拒绝的诱饵,那么李旭东、徐振海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宣传攻略”,更是充分把握住了存款户群体贪图高回报的心态;他们通过“欲擒故纵”的手法,经过精心包装,令众多存款户口口相传,主动把钱打到鑫利丰公司的账号上。

李旭东、徐振海首先请肯雅隆公司帮忙,设计制作了公司专题网页和“肯雅隆国际联盟资本博兴旗舰授权机构”投资理财方式的宣传彩页,利用乡下大集、办事处开业庆典等时机,向围观的群众散发宣传。很快,“零风险、高收益,年回报率20%左右”的宣传声势迅速在县乡附近的群众中传开。

为了鼓励客户前来存款,并借此达成社会宣传的轰动效应,李旭东、徐振海从2010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存款户到云南、北京等地旅游,让众多存款户坚定了对“博兴‘肯雅隆’”的信任。

2012年元旦,李旭东、徐振海专门组织了一次“博兴县‘肯雅隆’杯迎元旦·庆新春摄影大赛”,并赞助了1万元的经费;2013年初,博兴县组织了一次桌球大赛,他们又赞助了1万元……通过数次赞助公益活动,“博兴有个‘肯雅隆’”的名声不胫而走。

一系列的“宣传攻略”,吸引了众多存款户的关注。据检察官汇总分析,在吸取的公众资金中,既有机关干部的“家底钱”,也有农村百姓的“买楼钱”,更有打工仔的“血汗钱”。最典型的是一位80多岁的退休工人,他把攒了一辈子的40多万元“养老钱”全部打到了鑫利丰公司的账号上,拿出了全部的财产博取“零风险、高回报”的巨额利息。

巨额资金都去哪儿了

资金充足了,但是还款的期限、高昂的利息,却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让李旭东、徐振海背上了沉重的压力。为维持正常运营,两人在利用存款户的投资支付利息的同时,还拿出一部分存款开展了“创收”活动,但由于不懂经营,二人所有的“投资”都草草收场。

从接手鑫利丰公司以来,李旭东、徐振海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先后以月息6分的条件,向他人发放“高利贷”1500余万元。由于种种原因,这笔款项至今仍无法收回。

除去外放“高利贷”,二人还先后投资270万元用于养殖示范园建设,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最终这笔投资无果而终。

追求“派头”,大肆挥霍。几年来,李旭东、徐振海先后添置了5辆好车,共计花费197万元;预定了两套别墅,支出120万元;而支付员工薪水、公司房屋租金、添置房产等,又用掉134.6万元;公司装备、办公用品、购买金首饰、每年给存款户发福利、组织存款户出去旅游,又是125万元……

近年来,随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鑫利丰公司的经营越来越艰难,很快连存款户的利息都无法支付。2013年9月,面对越来越多上门索要本金利息的存款户,李旭东和徐振海感到局势难以维系,便逃到了外地。

经过公安人员的持续追缉,两人于2014年2月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这一消息传来,不少还做着“发财梦”的存款户方知上当,然而却为时已晚。

截至案发,李旭东、徐振海前后共吸收公众存款账目共738笔,涉及人数320人。最大的存款户是已经故去的王德三,前后共存款38笔,涉及金额749.5万元。

审查起诉,检察官察微析疑

2014年6月,博兴县检察院正式受理此案。主办此案的检察官刘孟田坦言,“这是该县首起涉案金额巨大、涉案群体广泛的非法集资案件。”

在历时近一年的审查期间,办案组先后对该案提出补充侦查意见100多条;被害人数、涉案金额随着案件的查处不断累加,卷宗也从最初的27本,增加到了45本……

1米多高的卷宗,将近一年的审查,最终压缩成了130页的审查起诉报告,又最终被浓缩成了4页的起诉书。

刘孟田告诉记者,投资理财有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天上不会掉馅饼,存款就要找银行,以免上当受骗;面对“高额利息”“丰厚回报”等诱惑,一定要保持理性,少些“任性”,更不要听信他人传言,盲目跟风,以免血本无归,追悔莫及。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关键词:肯雅隆,李旭东,徐振海,团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款户,非法集资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