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格信得过”景区别虚晃一枪
原标题:评:“价格信得过”景区别虚晃一枪 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瞬间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各种质疑和猜测纷至沓来。“价格信得过”的景区榜单发放之后,为何都无法得到“业内”的认可和支持,难道这样的名单,国家旅游局发布只是为了忽悠老百姓?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标榜“价格信得过”的景区很多本身都是免费公园,根本不涉及“价格”问题,那么,“价格”又是从何谈起?比如,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韩美林艺术馆、通州区运河公园等,均没有门票价格。 可见,在“申报自愿”的框架下,景区各怀“鬼胎”,你让“自愿”,我就按照你的标准和要求,稀里糊涂,乱搞一气,反正你是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没有回旋余地,只能遵命服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形形色色的申报,评审部门也装“糊涂”,照单全收,还“堂而皇之”,无根无据的发布榜单,草草收场,草草公布“评选结果”,让人对这样的评选疑窦丛生,对于毫无意义、没有价值的评选,不明白缘由的人肯定不知道国家旅游局在唱哪一出?怪不得5A景区都不屑参加。而且,“不涨价”承诺让“无价”景区或公园情何以堪?没有惩戒,签的协议更像一纸空文,没有法律“硬”约束力。 其实,公布榜单和“不涨价”承诺本意为了主动、自愿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负责人说,“榜单不是对景区过去的评价认定”,难道是对将来的“认可”?毫无依据、不筛选、不核实,让景区自愿承诺,榜单显然难起“鞭策”、“激励”作用。作为政府部门,这样草率的“发布”让公信力“闪腰”。 笔者认为,“价格信得过”景区不该虚晃一枪,更不应在公布榜单之后就没了下文。应该认真反省,“价格信得过景区”到底该由谁来定夺?若只是主管部门走走形式,看看申报材料,走马观花式的检查,那么,“价格信得过”景区只不过有名无实,也只是主管部门眼里“信得过”的景区。其实,是否“信得过”最起码应该保障游客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顾客就是上帝,如果缺失了这样的“权威”,任何榜单都是空谈。 事实上,这样“价格信得过”景区榜单只是嘘头,一个无关痛痒的败笔。景区何惧部门的暗访和监督,他们真正担心的是游客“口碑”,如果一个景区乱涨价,服务差,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这个景区恐怕难逃“无人游览”的噩运。其实,政府部门应厘清职责,扛起监督的责任,不妄为、不串角色,不瞎指挥,让游客来真正评价景区的服务和价格。 另一方面,控制景区涨价要靠制度理性而非道德自律,一张自律“承诺”在黄金周涨价的大潮中显然无法抵挡住“诱惑”,出尔反尔的景区,最多也只是在道德层面受到舆论的谴责,而对大多数景区来说都是熟视无睹的心安理得。因此,要建立健全景区合理的涨价机制,赋予游客参与景区价格形成机制的权利,严格听证程序,让游客成为自己的“主宰”,而非被动接受景区的漫天要价和“狂宰”,从根本上遏制景区无序涨价的冲动。 |
关键词:价格,制度理性,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信得过,承诺,发布,榜单,信得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