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放缓就是形势不好吗?
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在结构调整中提质增效,向改革要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盲目的。中央强调,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这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很多人一听‘发展’,以为又要回到老路上。其实,发展和增长有着不同的含义。”范剑平说,发展须以一定的增长为基础,但发展并非仅仅涉及增长,还包括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福利的改善等等。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走多远,决定着经济发展能否成功迈向中高端水平。”范剑平说。 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何处着力? “必须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绝不能再单纯为了速度而搞‘瓜菜代’。”范剑平说,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将无从谈起,还有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如今,资源不再廉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行为得到规范,想走老路也走不成了。各地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要在结构调整中提质增效。”潘建成表示,结构调整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提质增效,就要一边化解产能过剩、改造传统产业,一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机遇,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中发现并培育新的增长点,稳步迈向中高端,为中高速提供保障。 “要向改革要动力。”潘建成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市场活力激发出来。要从税收、融资、土地等多方面入手,给市场和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积极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地方保护,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的新产业、新业态更快发展。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关键要主动作为。 必须动真格。为什么某些地方的服务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为什么“互联网+”的热潮在一些地方遇冷?为什么同是老工业基地,不同的地方发展状况迥异?是客观条件所限还是发展不积极、改革不到位?范剑平认为,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方应正视短板,发现差距,因地制宜,拿出提质增效的具体方略,扎实行动起来。 不能拖延等待。速度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不可避免有阵痛,需要付出暂时的代价。但要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旧模式日渐式微,再也无法回头;新动力正在凝聚,需要大力推动。中国正面临着重要时刻,能否完成最终的华丽一跃,考验着宏观调控的定力和智慧,也考验着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认识和作为! |
关键词:中国经济,速度放缓,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