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正能量”树青少年网络“信仰”
“网络原住民”主要是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自幼就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接触网络。但是,未成年人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欢乐的同时,由于涉世不深、辨别力、自控力不强等原因,遭到了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甚至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国家网信办在全网范围内开展“护苗2015·网上行动”专项工作,开展一系列网络安全课程教育和公益活动。(5月21日,《中国网信网》)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主宰者”的错觉,俗称“太把自己当回事”。于是,在大自然的报复中,我们明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逐步的学会了,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环境。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心理,总是希望着,孩子能够远离网络,远离负能量,远离一切的尘世是非。 爱不是错误,错误的是,“过度保护”,反而成为了一种“溺爱”。作为“网络原住民”,我们的青年一代,本来就是生于网络大环境,并且成长在网络大环境中的。若是单纯的希望通过“隔离”的手段将青少年与网络分隔开来,既不是正确的路径,也不是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最优抉择”。 既然不可避免,不如迎难而上。对于社会和家长而言,我们诸多的爱护,不外乎是希望,青少年能够不被网络环境所影响,被负能量误导而走入歧途。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国家、社会和家长,首先应当善于清除负能量,通过强化网络信息源监管、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强化对于不法信息的惩处力度,来实现我们力所能及的“负能量”清理和“正能量”传播。 当然,人生一世,也不过百年,我们有心陪伴青少年到老,但是,身边的“长者”,都终会老去。所以,与其担心青少年在我们放手了之后,在动荡而又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无从取舍并且盲目无依,不如在一开始,就对青少年上网采取“放手”的态度。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防手不是为了让青少年在网络里面自生自灭,而是有讲究的“逐步”放开对于青少年上网的管理。一方面,我们当允许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这是为了青少年以后的发展铺垫科技道路,也是为了让青少年能够不因为贪恋一时的新鲜而沉溺其中;另一方面,我们更应当注重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通过价值观教育,让青少年,心中自有善恶,人生自有取舍。 网络再万能,也只是一个“工具”,网络的好坏,是操控在这些使用工具并且利用工具的“人类”手中。要让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使用者”而不是被“操控者”,我们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让青少年与网络隔离开来,而是要通过青少年网络“信仰”的树立,灌输网络正能量,更要培育青少年心理的“正能量”,让青少年积极、向上、阳光的网络价值观,与之一生相伴、不离不弃。 |
关键词:正能量,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