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风不靠停产,治霾靠什么?京津冀打响大气治污精细化战争
张高丽: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9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四次会议并讲话。张高丽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协作、联防联控,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张高丽在听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和环保部负责同志的发言后指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大气十条”出台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有效运行,重点治理任务有所突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基本形成,环境监管执法手段更加有力,基础支撑工作不断夯实,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显现。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今年1-4月份同比下降20%。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要继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不辜负人民群众殷切期望。 张高丽强调,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抓住治理工作的“牛鼻子”。要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生态环保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全力推进燃煤控制,一手抓煤炭减量,一手抓散煤替代,强化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强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大力压减过剩产能,积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船污染控制,保持黄标车淘汰高压态势,加快油品升级进程,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开展港口应用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强化扬尘管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张高丽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落实责任、强化保障,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加强工作监督考核,定期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对不降反升的地区进行预警约谈。深化区域协作,划定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做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政府投入用在“刀刃”上。积极推进全民参与,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会议。(新华网) 雾霾罚单并非治霾的“心肺良药” 四川省环保厅发布《2015年1-3月各市(州)环境空气质量及资金激励、扣收额度情况通报》,对今年一季度全省各地治霾成效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开出全省空气质量考核第一笔“罚单”,对未能完成控制目标任务的11个市(州)分别扣罚25万元。(5月7日,中国新闻网) 25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是天文数字,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毛毛雨,对于空气质量考核不达标的11个市而言,恐怕连挠痒痒都算不上。因此,四川环保厅开出的“雾霾罚单”虽看起来很威武凌厉,但只不过是个“银样镴枪头”。 在“十面霾伏”的今天,上到政府职能部门,下到普通群众,每个社会单元都“八仙过海,各显抗霾的神通”。防霾口罩、抗霾食品、空气滤化器是老百姓的招,“雾霾罚单”则是某些地方政府的道道。但这种“以罚代管”的抗霾方法显然难以奏效。试想,雾霾重灾区哪个不是排污大户?哪个不被“香喷喷”的子孙饭养得膘肥体壮?区区25万的“小额”罚款,相信谁都能淡定买单。 但话又说回来,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硬生生地吃罚单毕竟不是件什么光彩的事,特别是对于主要领导,相当于变相的给了一张黄牌警告,虽不至影响仕途,但也算个难看的“脸上疤”。或许“除疤美容、保全脸面”,才真正能化成11个市州政府部门治理污染、扫清雾霾的“原动力”。 既然如此,倒不妨“擦了曲线画直线”,在督导雾霾治理工作中,不再使用罚款这一略带委婉、稍显含蓄的“太极拳”;转而施展刚劲有力、直来直去的“少林武拳”,采用公开考核结果、点名批评、通报批评等方式,出狠招,下猛药,对排污超标、治理不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当头棒喝,让他们的“脸上疤”更大更显眼一点,“美容”的决心更迫切一点,治污治霾的原动力也就能随之更强烈一点。有了以上三点,就能凑个“三点水”,再加上新闻界人“士”的“口”诛笔伐,清“洁”的天空就一定会重现。 雾霾能够横行,干部发展思路跑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罚治霾略偏角度、稍逊力道。只有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才能让“雾霾”永久性消散。(人民网) 打破“一亩三分地”,才能真正实现协同治霾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9日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强协作、联防联控,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今年前4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工作成绩逐步体现,但与百姓的期待仍有距离,问题解决仍然长期艰巨。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手棋,要实现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任务,关键是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三地的雾霾源解析表明,输入式污染占据总污染的30%-40%。实践证明,仅靠各省市各自为政难以解决污染源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只有打破行政区划内的一亩三分地,才能真正治理好大气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对口帮扶机制,决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记者调研发现,同种一棵树,发挥的环保效应相差不大,但不同地区的补偿差异明显,北京一亩地补贴甚至是河北几倍甚至十几倍;对京津冀地区雾霾形成贡献极大的煤炭消费中,河北消费最多,减煤压力最大,但替代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自身产量远远不足,而目前政策优先保障天然气供应的是北京、天津等。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分散行政区划在资金、政策、标准、检查方式等千差万别,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导致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难以优先补上。这就需要从更高层面和联防联控的要求出发,合理统筹区域环保资源,向治霾的“一线阵地”给予政策倾斜。 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要求,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不仅是三地政府,还要建立联防联控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有关部门要引入社会资本,更要健全信息公开,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从而真正打响这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全民战争。(新华网)
|
关键词:治霾,京津冀,大气污染,治污,精细化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