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衡的口述新闻:“妈妈教我放鸭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日报社有三位女性名记者的说法,即金凤、柏生、刘衡。金凤落笔犀利,柏生文字温婉,而刘衡则是湖北"九头鸟"的耿直和爽快。 198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第2版上,刊出老记者刘衡的一篇口述新闻《"妈妈教我放鸭子"》,报道的是她湖北家乡沔阳县彭场公社18岁"鸭姑娘"陈惠容的谈话,她是全国最小的"三八红旗手"。 这篇报道通篇都是陈慧容和未出场母亲的快言快语。1979年她初中毕业,妈妈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不割'尾巴',不消灭'海(鸭)陆(鸡)空(鸽)',你跟着我养鸭吧!"女儿说:"姑娘伢跟着鸭屁股转,人家笑话!"妈妈说:"谁会笑话?我8岁就甩鸭篙子了。"我说:"你那是旧社会,'饿得没法,就去放鸭!'"妈妈叹气了:"咱们家,吃的多,做的少,么时候才能不吃国家救济啊?"我见妈妈伤心了,赶紧说:"妈,我跟你去,我不怕丑了!" 这是一对有趣的母女俩。陈慧容从最初在荒湖野地见到同学赶紧往草堆里躲,到坦然告诉围观的妇女代表:"我怎么会寂寞,害怕呢?我又不是光杆司令,我有一千多名鸭兵!我爱它们,它们也拥护我。"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张扬创造性的伟大年代。刘衡首创的口述体新闻,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强国富民的好政策,奖勤罚懒,带有鲜活清香的草根味道。很难想象本文作者已经62岁。报社同事称赞她的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有情有趣;写得朴素自然,毫不装饰做作,有泥土的芳香,音乐般的节奏"。刘衡在自述中说:"我把自己隐藏起来,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有时变成农村老婆婆,有时变成农村小姑娘,有时变成部队政委,有时变成地方党委书记,有时变成植物学家、大学教授……在我的报道中仍然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找到我历经劫波后的感悟。" 刘衡1951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做记者,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同为老干部的丈夫提出离婚,吃过很多苦。性格倔强的她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右派分子"。"文革"期间"干校"的"造反派"扬言再不认罪就将她活埋,拿起铁锹,把她绑到村边的荒地上,以死恐吓,刘衡还是决不松口。粉碎"四人帮"后,组织上曾想追查此事,没想到刘衡轻描淡写地说道:"那几个人也不过吓吓我而已,他们不敢活埋的。" 刘衡原谅了当初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在22年的磨难中坚强地站了起来,顾不上抚伤舔痕,就一头扎入基层的采访。在"中国鄂州"网上,这样描述刘衡平反后第一次到家乡采访的情形: "一位衣着朴素、行走不十分方便的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竟然说自己是人民日报社的记者,每个接待的人都会投以怀疑的目光。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刘衡留给家乡人的最初印象。 "跟当地老百姓没完没了地拉家常,没有床,晚上就在一张桌子上将就着睡,刘衡留给家乡人的永远是亲切的回忆和由衷的敬佩。" 1983年,刘衡当选为全国妇联第5届执行委员。离休后,她被评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像刘衡这样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党员记者,是苦难赐给党报的宝贵财富。离休后,她热心评报,对报社年轻的记者编辑从文风到人品多有启迪。晚年她以74岁高龄学会电脑写作,81岁学会了电脑上网,创办了个人网站"独立行走的水",自述诗一首:"我是一块瀑布,有着奔腾的水势,我要流,我要响,谁也阻挡不住。不是我天生性格如此,是革命锻炼了我的意志……我没法做温柔平静的湖水,又不愿一天天干枯,我生命的长河要流,一泻而成瀑布。" 在最后的岁月,她在报社北区宿舍养了几只鹦鹉,不挂窗帘,每天晨光熹微中被鹦鹉的叽叽喳喳声唤醒。人民日报社前副总编辑李仁臣感慨:"想不到倔强的刘衡就这样走了,她的鸭子陪伴她,她的鹦鹉陪伴她。她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刚直不阿的精神,永远是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
关键词:刘衡,妈妈,1983年,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鸭子,瀑布,彭场,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