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东:“奇葩证明”频现是为公仆意识“打盹”
原标题:赵福东:“奇葩证明”频现是为公仆意识“打盹” 机关效能建设喊了这么多年,但是到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后一公里”,还是那么漫长与艰辛,以至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感而发地说,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并向在场的部长和省长发问,你们离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去试试看,或者说你们的家属、亲人办事看难不难。(5月18 日 新华网) 现实中群众办事需要提供的证明有多奇葩?看看《新京报》的报道便一目了然:甘肃兰州90后青年用家庭地址注册公司,工商部门要求他去社区开“不扰民证明”;黑龙江哈尔滨市民小威应聘银行押运员岗位,公司要求社区开“人格担保证明”;湖北宜昌林师傅不小心把10元掉进煤炉,烧缺一个角,银行要求社区开具“非人为故意证明”才予以兑换……看到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笔者不得不感叹:这些五花八门的证明怎一个“乱”字了得! 其实,这种奇葩证明的实质就是公证的滥用,直接反映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这种现象是时候规范和整治一下了。 这种办事难、办证难现象可谓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这主要缘于办事人员为民意识的缺失,缘于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没有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过。正如报道中指出的一对1946年结婚的老人因为要办事,被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公证处、街道办事处当作皮球一样来回踢了一圈。这对老人的经历不正是对这些部门和办事人员不作为的“生动诠释”吗?同时,更暴露出某些政府官员借机敛财的目的。试想,如果后来这对老人没有找熟人,还会这么顺利地办下来吗?答案不用我说,你应该懂的。 国家推行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这种奇葩证明仍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笔者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有的政府部门该放的权没有放,手伸得还是太长;另一方面,部分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 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市场经济释放更多的发展活力,让老百姓分享更多简政放权的政策红利;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把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源充分共享,让大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稿源:荆楚网 |
关键词:打盹,公仆意识,为民,证明,奇葩证明,最后一公里,壁垒,简政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