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火箭事故难撼航天雄心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5月18日宣布,俄“进步—26M”货运飞船17日夜间已成功将国际空间站调整到预定轨道,为3名宇航员在下月初返回地球做好了准备。这项调整本应于5月16日完成,然而信号显示该飞船上的一台发动机未能按照计划时间启动,轨道调整任务被迫暂停。轨道调整的成功,让俄罗斯航天部门松了一口气。 同一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质子—M”火箭事故调查组已于16日当天成立,将认真追查包括人员腐败在内的每一种可能。原定的对接货运飞船、宇航员出舱清理空间站舷窗等计划仍将继续进行。 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一直是俄罗斯商业卫星发射的主力平台,但近年来几乎每隔几次发射就会出现一次大故障,造成重大损失。 4月28日,“联盟—2.1a”火箭搭载“进步M—27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原定于6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但发射后不久,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无法收到飞船传送的遥测信息,飞船在“失控”状态下飞行一段时间后坠入大气层。 5月16日,搭载一枚墨西哥通信卫星的俄“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500秒后,火箭第三级发动机故障关闭,火箭连同卫星在贝加尔湖地区上空烧毁。 俄副总理罗戈津18日表示,这些事故显示俄罗斯航天事业出现了系统性危机。他还呼吁,在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之前应停用“质子—M”,改用“安加拉”运载火箭。 俄罗斯卫星发射为何故障频发?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谢耶夫告诉本报记者,早在苏联时期,国产设备技术水平不足和技术实际应用程度低的现象就存在,如今设备和技术老化的缺陷已是有目共睹。 俄罗斯航天研究院院士谢尔盖·茹科夫认为,俄罗斯航天业当前的瓶颈主要在于机制缺乏、人才断档和经费紧张。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协调机制建设滞后,长期以来,航天署需要自己制定发展目标并承担责任,所以倾向于选择保守路线。而目前俄罗斯面临的复杂经济形势无疑让航天事业雪上加霜,2015年,俄罗斯用于航天领域活动的政府财政预算减少了10%。 俄国家杜马工业委员会主席索布科称,上世纪90年代,航天领域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失业改行,导致现在能够担任业务骨干和核心领导的技术人员明显不足。据俄《武器出口》杂志报道,目前俄航天领域一线工作人员中奇缺中年专家,有40%以上年龄超过60岁,另有35%为85后年轻人。 针对航天业出现的问题,俄罗斯政府一直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事实上,从2002年到2014年,俄民用航天领域的投资已从98亿卢布(约合2亿美元)提高到1781亿卢布(约合36亿美元)。莫伊谢耶夫认为,俄罗斯航天的发展出路在于通过扩大出口和国际合作提高本国技术水平、提高国产设备和技术的利用率、参与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型项目。加强宣传,提升世界知名度和国民自豪感也是当务之急。 (本报莫斯科5月1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20日 22 版) |
关键词:俄罗斯航天,航天领域,俄罗斯联邦,事故调查组,质子—m,事故原因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