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需要重生的勇气和努力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2015-05-19 02:3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今年东部沿海地区的招工大战如火如荼,而与此同时,一些跨国集团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这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国制造业危机的议论。从议论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投资者似乎对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不看好,甚至认为制造业已成夕阳产业,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将被逐步淘汰,或被转移。

事实上,关于中国制造业危机的议论,从2008年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权威人士认为,制造业出现困境缘于两点:一是劳动人口的日益减少与劳动力成本的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劳动就业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且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二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带来全球市场需求的衰退并引起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制造业出现衰退。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将曾经辉煌的中国制造业逼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

然而,如果认真审视我国制造业经济及其内在结构性问题,就会发现目前制造业面临的并不是危机,而是一个机遇,一个涅 的机遇。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勇气。

根据公开报道,2015年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劳动人口的增加低于非劳动人口的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劳动力成本逐年急剧上升,让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感觉步履维艰。

从绝对数据上看,中国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特别是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些企业随之迁移,使得原来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人口被逐年分流,但这并不是形成制造业危机的根本原因。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必然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和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这种用工需求的结构性差异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是造成当前劳动力市场重新分配的矛盾来源。

一方面出现劳动力的短缺,另一方面又出现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可以从今年的招工趋势中得到体现。

一位朋友曾参观过一家全球知名玩具生产工厂,工厂装备了约500台注塑机和后续生产设备。在中国,相同规模的生产企业,对劳动力需求至少在2000人以上,才能确保正常营运。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只有80人负责营运!试想一下,如此一家高效率运作的工厂,是否会为缺乏足够的工人而哀叹呢?是否还会为每年不停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而担心呢?当然,要做到如此高效率的运作模式,除了产品的适应性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

至于说全球产能过剩造成中国制造业衰退,这只是一般性的经济规律,并非与制造业衰退成必然因果。恰恰相反,这种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为制造型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推动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外在的动力。

我们知道,中国为全球经济提供丰富商品的同时,却鲜有将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消费产品的。这样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必然造成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只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供应链中的低端位置,缺乏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能力。另外,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产品对市场的需求,导致制造业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发展。

因此就中国的制造业而言,所缺少的并不是劳动力数量或市场消费需求,而是我们对制造业发展要有完整的认识,要对制造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打造出符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升级版制造业。中国制造业需要的是凤凰涅 般自我重生的改革努力和勇气。(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关键词:人口红利,非劳动人口,制造型企业,制造业发展,中国,劳动力需求,产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