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原标题: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观点) ■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绿色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建立鼓励绿色投资、抑制污染性投资的体制机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转型的关键。其中,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可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不仅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而且有助于加速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从而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我们估计,“十三五”期间,要达到国家规划的改善环境的目标,我国绿色产业(包括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所需年均投资至少为2万亿元。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例,未来几年,仅脱硫脱硝设备、天然气运输设备、天然气发电设备、环境监测仪器4类产品就有5000多亿元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绿色金融体系通过改变不同类型项目的融资成本与可获得性,引导社会资本逐步进入到环保和低污染的服务型行业,将有助于缓解我国产业结构“过重”问题。多数清洁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相关的设备制造与服务业属于高科技产业,通过绿色金融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也符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亟须建立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引导绿色信贷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努力还停留在碎片化状态,我国亟须建立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首先,建议由相关部门发布绿色债券有关指引,允许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贷款和绿色投资提供较长期限、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绿色债券在国际上发展很快,2014年发行总量已近400亿美元,其好处包括减少期限错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为绿色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等。建议政府出台税收优惠,并在贷存比和贷款风险权重等方面为绿色债券提供政策支持。 其次,鼓励各级政府以多种形式发起或参与发起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绿色产业基金。总体而言,我国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利润较低、风险较大,政府有必要通过PPP等模式来推动绿色产业基金发展。地方政府在操作细则中可通过放宽准入、减免税收、补贴和土地政策等措施来支持绿色产业基金。 再次,加大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力度。为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应该加大财政贴息的运用力度,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高效贴息机制。建议逐步放开贴息标准限制,合理划定贴息期限,简化审批流程,试点财政部门委托政策性银行、绿色银行或商业银行的生态金融事业部管理绿色贷款贴息。 |
关键词:金融体系,绿色产业,排放权,期限错配,金融支持,脱硫脱硝,金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