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纪录片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5-05-14 15:46: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目前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一大热点话题,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理念,中国纪录片究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5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纪录片与国际传播·2015”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纪录片研究、制作、传播领域的资深人士,就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力、内容策划的国际化视角和特色创意、国际化传播与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表示,这也正是当下中国纪录片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正在发生这么多不可思议的改变,应该说,当下是产生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然而能够在国际上获大奖的纪录片微乎其微。换句话说,中国纪录片还没有在艺术品质、表达能力、题材选择方面,得到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可。”谈及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的整体现状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中国纪录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尹鸿认为,从规模来看,纪录片出口量跟过去相比,有了5倍至10倍的增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但在国际上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不多。

从《舌尖上的中国》《茶》《故宫》《敦煌》《味道》等这些纪录片来看,尹鸿认为,这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纪录片集中于表现中国特殊的文化和文化载体,表达中国特殊的文化历史。但真正能够表现现代中国的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

但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全世界共同关注发展的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尹鸿特别提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不仅要表现出“国强”的形象,更要突出万众参与和日子兴旺的局面。

“人人都可以是纪录片生产者。我们不只是需要生产产品,还特别需要具有强大的投融资和发行能力的平台。”在尹鸿看来,在传播渠道方面,中国纪录片呈现的问题是界面狭窄、链条残缺。他认为,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地理这样的国际纪录片集团,不仅仅是内容的生产机构,还是最重要的投资发行机构。因此,这几家集团也都在中国找到了广泛的合作者。拥有了投资发行能力,可以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来引导前端的生产和布局,更广泛地利用市场资源。

纪录片投资发行平台有多重要?尹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市场是脚,生产、创作是头,发行一定是腰。如果头想的和脚走的不是一回事,只有把‘腰’建好了,头才能指挥脚走该走的路。”中国纪录片发展目前最缺的一个链条就是投资发行平台。很可惜,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成规模的投资发行企业。

尹鸿预测,随着中国纪录片品牌的成长,未来中国纪录片企业和中国纪录片人将更多地参与纪录片的预售。预售不仅是一个融资方式,更重要的,它还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方式。

当下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急速发展,也成为纪录片传播必须重视的有效渠道之一。尹鸿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点对点的网状传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用户决定信息传播的规模和速度。”找到纪录片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方式尤为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环球公司充当的就是‘腰部’的力量。”英国广播公司环球中国节目销售和商务拓展总监王春菲这样介绍自己公司在纪录片制作与传播中的定位。

在选择选题和合作方时,王春菲表示,凡是国际合拍片的选题,都首先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各国在选题价值观上的差别,一般选择符合人类普遍情感表达诉求的题材。

谈及中国纪录片,王春菲认为,中国不乏好的选题,也不乏优秀的技术支持,重要的是把中国故事用国际化的视角表达。此外,好的讲述手法及编辑方式,更是一个优秀纪录片的必要要求。

电视版纪录片《地球脉动》《美丽中国》《改变地球的一代人》《生命的奇迹》《非洲》等都是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合拍片的典型案例。以合拍片《隐秘的王国》为例,该片是一部英国自然纪录片系列电视节目,观众可通过特殊摄影技术缩小观察的视角,观察在超小型动物这个隐秘小世界里的奥秘和价值。“3年前,在做预案时,就与中央电视台一起策划,一起拍摄了电视版纪录片、3D电视版以及4K3D巨幕版,巨幕版现已成功在美国、日本发行。”王春菲介绍说。

谈及与中国的合作,王春菲介绍说,自英国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美丽中国》以来,她感触很深,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中国由一个“地接”的角色逐渐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和合作方,亚洲以及中国的选题都将是未来3年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国故事,敦煌,味道,非洲,故宫,美丽中国,地接,国强,舌尖上的中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