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舆情观察:七大央企完成换帅 合并重组传闻再起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 2015-05-11 16:38: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务院:大力发展电商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

5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电子商务准入门槛。

上述文件从7方面提出29条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其中就提到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舆情点评:

在“互联网+”成为发展趋势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借助电商平台,谋求业务的发展和突破。同时,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稳增长效果的已有所体现。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达到了稳增长的效果。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也为企业借机发展,并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契机。

目前,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和广度达到空前的高度,广泛涉及金融、信用、物流、人才、安全、法律、税收等各方面,制度的保障将让电子商务及相关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加规范。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文件指导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起到了方向性作用。未来,农村将成为电子商务的另一个重点区域,农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大展宏图将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利用这一渠道,如何让农产品走出去,也将成为新的舆情关注点。

国务院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舆情点评:

舆论认为,《意见》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愿景,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取向。从文件中,不难读出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明确要求,《中国经济导报》指出,“一旦划定了就不可逾越”。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认为,生态保护红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环境质量的底限、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而划定则指数量和空间的划定。

近些年,央(国)企承受着巨大的环保舆情压力,特别是能源央企。PX事件、废气超排等事件在媒体的话筒下,使企业发展与环境间的部分矛盾得到了片面的理解,从而使少数企业在环保面前成为惊弓之鸟。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时,部分企业仍将承受不小的舆论压力,原因在于衡量环境的承受力时,势必让一些历史问题重新接受新时代的拷问,而这些问题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正因如此,像输油管道、项目选址早于城镇化建设(导致项目与民争利现象)等问题有可能会暴露出来,受影响的企业可趁此时机,与地方政府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难题,获得公众的信可和支持,改善舆情环境。

央企“薪改”拉开序幕 中船高管领取报酬“躲猫猫”

5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在报道央企薪酬改革时,抛出“收入的锐减是否会导致央企高管不作为?”、“央企高管会因为限薪而离职吗?”两个问题,这值得央企高管思考。文章指出,高管任职央企并非为钱,曾先后担任中海油和中石化董事长的傅成玉就执此观点,由此可见,“限薪”导致离职的现象并不会成为“常态”。文章还指出,“限薪令”或涉及央企二、三级公司高管,对这些负责人的薪酬设计不能只考虑“雷锋”,更要考虑有能力的人;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行业,如果实行非市场化的激励制度,可能会导致庸才留下,人才出去,形成恶性循环。

8日,人民网报道“国企‘限薪令'下有高管突击涨薪 领取报酬’躲猫猫‘”,引起舆论哗然。文章特别指明部分金融类国企存在“逆业绩上涨”的现象。中国船舶的上市公司总经理2014年不再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改从股东方获得收入,无需通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相关信息,将高管收入“藏起来”。

同日,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向媒体透露“薪改”情况。中石化已开始根据效益情况对员工绩效奖金进行月度动态考核,按企业经营效益对职工绩效奖金进行动态调整。中石油下属的部分炼厂及油田,也将从5月份开始薪酬改革。

舆情点评:

目前,公众普遍认为央企员工和高管收入高、存在奢侈腐败的作风。在此背景下,央企的薪酬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央企薪酬体系制度的健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央企的企业形象。

在网民舆论场中,虽然央企薪改往往不容易得到好评,甚至还会出现部分网友借此揶揄央企的现象,但是此举可以弱化央企在舆论中形成的刻板印象,降低负面批评声量。

在央(国)企薪酬改革相关政策落实的阶段,高管的薪酬情况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高管“突击涨薪”一类的信息,容易招致批评,影响企业的舆情形势。若企业给公众留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印象,不仅不易修正,还会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

七大央企完成换帅合并重组传闻再起

舆情点评:

在央企换帅话题中,“三桶油”4日集体换帅成为媒体集中且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当日引起了坊间的广泛热议。舆论不仅关注央企新帅的履历、油气改革等方面,特别是石油央企合并重组方面的猜测信息在中外媒体间广泛传播。财经网援引华尔街见闻的信息指出,这可能是油气改革的前奏,且石油央企的合并并非不可能。

6日,媒体报道指出(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曾向内部传达“两桶油”合并重组的几套方案;7日,傅成玉否认了该信息的真实性,中石化官方微博也发布了澄清信息。这再一次推升了“两桶油合并”的讨论热情,综合来看,舆论对石油央企合并一事存在较大分歧,有声音认为合并或是倒退之举;有声音认为中海油与中石化、中石油与中化之间还有一定的资产互补性,言外之意指出,石油央企仍存在合并的可能性。

在东风和一汽换帅的消息尚未正式发布之前,还出现了东风和一汽是否会重组合并的猜测。随后,东风汽车发布公告进行了澄清。

从“南北车”合并到“三桶油”合并,再到“南北船”合并,除去中国南车、国核等已确定合并的企业外,多家央企成为媒体猜测的对象。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相关概念炒作,让相关信息具有广泛传播的条件;另一方面,央企“重组潮”的来临引导舆论关注此事的发展动态;第三方面,央企体量庞大,但国际竞争力不足,在此局面亟须改变的背景下,让合并重组成为破题的思路之一,引起各方关注。

未来,央企的合并重组仍为舆论高度关注的方向之一,广大央(国)企在密切关注舆论动向的同时,也需积极管控内部声音的发声渠道。若要保持企业内部意见倾向的一致性,首先要统一发声渠道,避免多人多渠道向外界发声的局面;其次,所发布内容要理性,避免出现情绪化回应;第三,由于相关话题具有较强的自然传播性,因此,企业可将微博、微信(公号)、公告、官网作为重要的回应渠道,特别是“两微一端”的应用,不仅可缩短企业与公众的距离感,还可提升企业新媒体宣传的效果。

董明珠自曝打走挖人企业业内称很可能是美的

就在五一劳动节前一天,身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在出席一场当地政府举办的活动时再爆猛料,称“对于偷偷摸摸挖人的行为我们是非常痛恨的。去年曾经有一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的领导,带来一个班子来珠海驻扎挖我们的人。知道这件事后,格力电器派人去将对方打了一顿。”

5月4日,舆论针对此事展开讨论,首先,被打企业引起媒体猜测;其次,格力此行为颇具争议。《长江商报》刊文指出,被格力殴打企业极有可能是美的;该报援引律师观点指出,格力此举属违法行为。

舆情点评:

根据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格力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和人力--“格力每年研发投入达40亿元。格力目前拥有8000多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正是他们,为格力创造出14000多项技术专利,仅2014年申请专利4100多项,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

同行“挖脚”对董明珠而言,无异于切肤之痛。格力向来将技术视为核心竞争力,舆论认为其拥有核心技术,这是它能够持续领跑国内空调行业的基石。而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人才等于技术,甚至是市场。这样看来,“挖脚”有可能动摇企业发展的根基;媒体指出“双方(美的与格力)挖脚是常事”,董明珠的暴怒和极端行为也有更深层面的原因。

骨干力量的跳槽确实会让一家企业元气大伤,但“掌门人”的过激行为会让企业“伤上加伤”,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得不偿失。董明珠一怒之下挥拳打向同行企业,霸气外漏的同时,也授人以柄,不仅无法解决核心人才流失的问题,还向企业内外部传递了不良信息。

无论是央(国)企,还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正如马云所说,“员工离职的两个理由: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归根到底就是干的不爽。”企业需从自身寻找原因,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等企业文化的塑造,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过激的行为只会让企业及其领导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指责,别说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形象了,连企业文化恐怕都难逃外界质疑。

关键词:央企,舆情,超排,意见,合并重组,高管,生态文明,中石化,限薪令,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