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国内

降准激进不代表货币政策也激进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徐立凡 2015-04-27 11:28:1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降准不完全是受迫性行动

  假如说降准是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和货币环境变化的被迫之举,则有失偏颇。

  有人认为,此次降准是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受迫式反应。这只是部分原因。的确,今年以来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对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国人来说颇为陌生:一季度全国GDP增速7%,为6年以来最低。在嗣后部分省市发布的地方GDP数据中,个别省份的经济增长几陷停顿状态,比如“一煤独大”单一产业结构的山西,GDP增长只有2.5%,历史罕见。此外,近日公布的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9.2,新订单指数创12个月最低,这是汇丰中国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跌破“荣枯线”。

  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似乎赋予了此次降准的受迫性特征。而国际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变化,又进一步强化了降准的受迫性色彩。今年以来,全球不少经济体央行掀起一轮量宽降息的高潮。欧洲央行推出量宽政策,瑞士、印度、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央行纷纷降息,让全球出现了货币竞相贬值的新态势。中国央行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在投资下降、内需不旺的情况下,保证实体经济获得流动资金,保证人民币双边浮动的灵活态势,是必然选择。力度越来越大的降准就是应对的组成部分。

  但是,就此说降准是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和货币环境变化的被迫之举,则有失偏颇。从时机看,大力度降准并非全然是受迫性行动,还有其他考量。

  其一,应对外汇占款变化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萎缩。外汇占款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今年以来,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资金外流趋于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去年5月以来,新增外汇占款基本为零,央行稍早前发布的3月外汇占款减少1564.76亿元人民币,降幅创下2007年以来之最。保证正常基础货币投放,应是此次大力度降准的首要目的。

  其二,拉动基础设施投资。此次降准决定说得很清楚: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比如,农发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预示着农田基本建设将在二季度加码。

  其三,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创造必要条件。将于5月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强制性制度,商业银行担负缴纳保险金的义务。而存款保险制度与存款准备金有功能重合之处,以超过通常力度的幅度降准,可以防止形成新的存量资金,与经济需要脱节。

  降准利好股市楼市有上限

  从2008年10月15日至今,共经历20次降准,股市12次下跌8次上涨,可见降准并不必然利好股市。

  大力度降准引来股市楼市的欢呼,但降准并不一定直接利好股市楼市。所谓利好的形成,部分缘于心理惯性,部分缘于投资渠道狭窄,迫使民间资金涌进这两个市场。

  从2008年10月15日至今,共经历20次降准,股市12次下跌8次上涨,可见降准并不必然利好股市。很大程度上,股市的涨跌与降准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市场风险偏好关联度更大。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趋于风险控制,降准不仅不会解读为提振股市之举,反而会被解读为经济糟糕的反应。相反,如果宏观经济稳定,市场有风险偏好,股市则会正面响应。很大程度上,降准的市场效应是心理反应。

  同样,与其说降准利好楼市,不如说降准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当前对楼市的放松政策趋向。降准增加了银行的流动资金,也就提高了银行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的积极性。但楼市贷款通常额度巨大,以目前下调后18.5%的存准率,银行仍放不开手脚。更大的市场机会不会是银行提供的,而是一向善于充分利用政策变化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降准历来被视为降低买房门槛的机会,这给了开发商去库存化的一次宣传机会。

  降准的政策预期不是要救股市楼市,但也不会阻挡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一方面,从历史情况看,没有阻挡资金进入股市楼市的对应手段;另一方面,部分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与政策方向一致。比如,股市泡沫化程度不严重的繁荣,等于提供了上市公司非银行渠道的融资平台,有利于向实体经济输血。而楼市的适度繁荣,能带动下游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近百个行业振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但是,降准对股市和楼市的利好影响并非没有上限。首先,降准释放的资金不能成为导致股市严重泡沫化的推手,从而对实体经济形成抽血效应。降准不以救市为目的而以救实体经济为目的,假如资金都流向股市去挣快钱,必然引来政策反应。而楼市虽然在实体经济中举足轻重,但如果仅是楼市重新兴旺,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仍得不到资金支持,也不符合政策预期。定向调控,包括此次对涉农银行政策继续加码,目的之一正是对资金流向进行管控,防止一边繁华一边荒芜的景象再现。

关键词:货币政策,楼市,史上最强,降准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