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余建斌 2015-04-07 20:17: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制图:张芳曼

  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北斗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该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

  新成员

  在“北斗家族”中排行第十七,设计工作寿命为10年,比前辈们更轻

  据了解,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00年底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2012年底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智能驾考、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诸多领域,已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运行在距离地球约3.6万公里的地球倾斜同步轨道上,是一颗中高轨道卫星。其研制的平台和模式,不同于前面已经发射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发星总指挥相里斌介绍,这颗卫星用不到4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研制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承担的首颗长寿命、高可靠业务星,设计工作寿命为10年;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方法,独创性地提出了功能链设计理念,整颗卫星分为有效载荷、结构热、电子学和姿轨控等功能链,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发星总设计师林保军介绍,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轻于以往的北斗卫星。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适用于以后一箭多星的发射,使用的星间链路技术使卫星和卫星之间可以在太空组网,提高精度。国产化原子钟和国产芯片“龙芯”也被应用在这颗新的导航卫星上。

  新技术

  首次增加“太空摆渡车”飞行器,可将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

  用于发射这颗新导航卫星的空间运载工具与以往不同。

  据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长三丙火箭主要用来发射中高轨道卫星,这次发射,首次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即远征一号上面级。在火箭三级发动机关机后,远征一号点火启动将卫星送入工作轨道。因此,发射卫星的空间运载工具从原来的半小时左右飞行延长到约6个小时飞行,飞行距离也从几百公里拓展到3万多公里。

  据介绍,远征一号上面级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可以将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以往,火箭将卫星送入转移轨道后,还需要卫星单独通过变轨,几天后进入自己的工作轨道。

  姜杰说,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该项技术发射中高轨航天器,这种高轨道直接入轨发射模式也实现了和美俄同步。她认为,上面级技术十分有益,不仅可以使航天器快速进入空间,也可以使卫星设计减少推进剂的携带,将珍贵的重量分配给其他用途的有效载荷。

  新应用

  推动北斗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国际组织

  根据我国北斗系统的三步走规划,到2020年左右要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信号监测评估表明,北斗系统的系统性能已满足精度达10米的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性能还略优于指标要求。

  经过近几年发展,国内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基本相当,自主芯片销量超500万片,应用范围已由行业和区域应用扩展到智能手机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比如芯片的产能、价格与国外已在同一档次,原来几百元一片的芯片,现在降到20元一片。”杨长风认为,北斗要进一步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牵引、推动,另一方面也还需要通过市场手段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这是未来北斗系统能和GPS导航产品竞争的关键。

  杨长风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正在联合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我国提供广域米级/分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以及区域厘米级实时定位服务,打造北斗系统特色化、区域优势服务。北斗的国际应用也在不断开拓。“一方面,积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北斗系统服务国际社会,让更多国家和公众了解北斗、应用北斗、感受北斗系统特色与优势,推动北斗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服务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建设。”杨长风相信,到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一道,为全世界范围的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卫星导航服务,这也是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一贯秉承的“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发展理念。

 

关键词:北斗,中国品牌

责任编辑:孙文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