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 精彩故事]高氟水县的“水故事”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戴绍志 2015-02-16 09:3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5年新年的第一个清晨,东光县委书记袁永江又一次来到观州湖水库。观州湖水库是全省第一座平原水库,也是袁永江心之所系。早晨起来到这里转转,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站在总长3148米的围堤上俯瞰,面积1473亩的冰封湖面被晨光笼罩,505万立方米黄河水在这里落脚、中转。距离围堤两公里处,一座现代化的供水厂正源源不断地将甘甜的黄河水送往曾饱受苦咸水、高氟水困扰的东光城乡。

  以观州湖引蓄水工程为重点,建设覆盖城乡的18个供水厂,让全县36万群众全部喝上黄河水、长江水——自2008年从外地调到东光工作开始,袁永江和同事们一直为之努力。如今,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袁永江忘不了2008年自己就任东光县县长后不久遇到的两件事:一件是工作到深夜11时,发现办公楼的水停了;一件是县政府办公室一位同事告诉他,小孙子从北京回老家过暑假,喝了老家的水闹肚子。县水务局局长张吉海告诉袁永江:县城没有水厂,供水短缺,晚上只能供到10时;城乡群众喝的是深井地下水,高氟苦涩,初来乍到有人确实受不了。

  在随后下乡调研时碰到的两个人,更让袁永江对东光人的吃水状况有了切身感受:一个是从小喝高氟水长大的李建成,牙齿成了黄色,在外做生意少不了应酬,他却因为满嘴黄牙不敢笑;另一个是50多岁的老汉高久福,因为常年喝高氟水,10多年前手、腿就开始疼痛。

  “咱们药物除氟、浅井与深井水混合饮用、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土的、洋的、半土半洋的改水降氟办法都用上了,但因为处理量小、处理水质不稳定,效果不理想。”张吉海告诉袁永江。

  治疗氟骨症、氟斑牙可以通过美容、服用排氟药物等手段,但根本前提是改水,必须切断饮用水中氟的来源。为了寻找治本之策,袁永江把东光历任水务局局长召集在一起,集思广益。经过几番讨论、论证,东光确定了“改地下水源为地上水源,改单村供水为集中供水,改单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东光县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抓住“引黄济冀”、南水北调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有利时机,将饮水水源地工程与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相结合,实施总投资3.56亿元、以“一库十八厂”为主体的水网建设,并确定了观州湖水源地建设、供水厂布设、引水线路方案。水库前期利用“引黄济冀”水源,年引水一次可满足城区居民生活用水,调蓄二至三次可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生活用水。远期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基本常年引水,满足全县生活用水之需。

  可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资金成了大难题。“饮水是咱东光老百姓最大的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件事办成!”通过采取集中使用资金、市场融资、群众投工等方式,观州湖引蓄水工程和水厂一期工程所需的近2.2亿元资金自筹到位,这相当于当年东光全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征地也牵扯方方面面。观州湖引蓄水工程占地1473亩,涉及2镇9村700多户的拆迁和补偿。南霞口镇党委书记马俊彦也担心:下辖的北肖村一共2000亩地,计划占用900亩。“真担心群众接受不了啊。”

  可结果出乎意料。北肖村前后开了3次村民大会。第一次,介绍工程详细情况和征地补偿政策;第二次,请老百姓提意见、提问题、提要求;第三次,顺利签订协议。

  签协议那天,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静静坐在一边,看着家人签字,慢慢地眼泪就滑了下来:“为了咱东光老百姓能喝上甜水,舍了这片地也值了!”

  全部工程建设征地和企业搬迁安置工作在1个月内完成,没有一个“钉子户”,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访和干扰工程施工行为。有部分村民还主动与指挥部联系,愿意出工出力。

  2010年9月,观州湖引蓄水工程开工建设。

  早8时开碰头会,晚8时下班,这是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时间表。工程技术人员还排有夜班。全体参建人员和水务系统干部职工几乎没有歇过双休日、节假日。2011年国庆7天长假期间,县水务局干部职工在工地上干了6天。

  2011年10月,观州湖水库竣工蓄水。县城6万居民先期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东光县将从石津干渠分水口门引水,采用地下管道引水至县第二水厂。经过千里跋涉的汉江水,今年将流进东光,全县36万群众将彻底告别吃高氟水的日子。

关键词:水故事,黄河水

责任编辑:孙文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