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偷留压岁钱”道德感化力有多大?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乔志峰 2015-02-10 16:36: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老人出门前给小偷备好“压岁钱”,称人性本善。两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教师每逢要出远门,都会在自家餐桌上留下一封信和特意换好的崭新的百元钞票,这是给可能到来的“不速之客”准备的。今年他们更是把给“小偷”的压岁钱都涨到了300元。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他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小伙子,出门在外挺不容易的,就快过年了,你一定也很想念父母家人吧?我们退休工资也不高,就请你拿上这点钱,买张回家的车票吧。过完年后,记得要找个正经工作。(2月6日《楚天都市报》)

  无疑,这两位老人是善良的,他们“给小偷留压岁钱”的做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化小偷,起到唤醒良知的作用。事实上,2010年暑假他们外出时,这笔钱和信还真被人拿走了—回家时,地板上厚厚的一层灰印上了一串脚印,到了餐桌就停止了,家中其它地方都没有被翻动过。我相信,该小偷的心灵一定感到了巨大的震撼,说不定真的跟名著《悲惨世界》里的描写的苦役犯冉·阿让一样,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后洗心革面、终身向善,努力做一个好人。

  不过,我还是想淡化“给小偷留压岁钱”的道德功能,更愿意将其当作房主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来看待。出门前给小偷在房子的显眼位置留点现金,是不少人的习惯—贼不走空,拿到了钱,他或许就不再翻箱倒柜、给房主造成更大的损失。当然,这样说并非怀疑两位老人的善意乃是发自内心,只不过是觉得道德感化虽然有用,但毕竟非常有限,至少效果的随机性太大。良知未泯的小偷可能会被打动,而对于那些惯偷和根本无道德感可言的人,你的留言写得再情深意切也如同对牛弹琴,甚至还会引发他们的鄙夷和嘲弄。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道德感化可以包治百病,还要警察干什么?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偷窃都是违法行为;不管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任何人实施偷窃的借口。违法了,就该为此付出代价,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法律的惩处,这才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很多时候,自律是靠不住的,他律才是根本,而法律是最有效的他律。过度拔高道德感化的力量,不仅不切实际,或许还有弱化法治的倾向。因此,我想问问两位老人家:家里进贼那次,报警了吗?我尊重且赞赏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好人的善良之举,但更建议他们今后在考虑问题时,能够超越道德的层面,多拿法律说事儿。

关键词:压岁,小偷,感化,道德

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