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访局赴5省市督查三农信访事项 官员全回避
1月7日,陕西省榆林市,国家信访局第五督查组成员王治铎(右一)与两名信访人约谈。 杨凯 摄
国家信访局赴5省市督查40件“三农”信访事项,督查手段“百里挑一”新京报等媒体全程记录 督查组约谈信访人当地官员全回避 1月6日下午,陕西榆林市府谷县信访接待大厅接待室,府谷县老高川乡李家梁村村民赵志民、赵峰坐在接待沙发上,坐在他对面的是“从北京来的人”——国家信访局督查组的工作人员。 赵志民、赵峰两人曾多次在府谷县和榆林市上访,并于去年进京上访,反映他家附近煤矿的粉尘、噪音污染等问题。 类似的场景在今年1月国家信访局赴福建、安徽、湖南、重庆、陕西5省市督查40件“三农”信访事项中都会看到。1月5日起,国家信访局督查组赴上述5省市进行督查,历时10多天。在每一个信访事项的督查中,督查组的工作人员都会约谈当事人、实地查看现场,并对当地信访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提出督查建议,推动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让公众了解信访工作,此次督查国家信访局首次邀请新京报等媒体记者全程记录。 “百里挑一”筛选督查事项 各个业务司室会从信访材料中筛选出督查“备选事项”,根据信访事项的典型性确定督查省份和具体事项。 王治铎是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一名主任科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各地进京上访者。 在他的印象中,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信访局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司室各自信访督查的督查方式,采取由国家信访局组织统筹督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调动督查资源,避免“各自为政”。 从2013年8月起,国家信访局先后进行了5次统筹督查,每次督查事项的确定都由局长办公会“拍板”。在统筹督查中,如何从大量的信访事项中选择出督查事项? 王治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督查前的一至两个月,各个业务司室会从各自接到的信访材料中筛选出督查的“备选事项”。比如,本次督查主要以“三农”问题为主,来访接待司要从每个省份进京走访事项中选出至少5件“三农”事项。加之负责来信办理和网上投诉的两个司室也要至少选出5件,一个省份的“备选事项”为15件,31个省份的“备选事项”就达到了465件。 “备选事项”的选取,首先要看当地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妥善处理,其次是信访人对当地的办理结果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也成为“备选事项”选取的一个条件。 除了“实体问题”外,选取还要看地方在处理这些信访事项时是否出现了“程序问题”。比如,镇里处理后,信访人不满意,向县里申请了复查,县里是否对此进行复查,如果没有复查就属于“程序问题”。 所有“备选事项”汇总后,再由督查室对这些事项进行讨论,讨论后每个省确定若干件事项。 “我们确定督查事项有一个原则,凡是涉法涉诉事项,以及应当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平等民事主体的纠纷都不在督查之列。”王治铎解释说,因为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这些事项都应当通过司法程序提出。 最后,这些“备选事项”会拿到局长办公会讨论,根据信访事项的典型性确定督查省份和具体事项。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随行采访的第五督查组主要督查陕西省。此次陕西省的督查事项共8件,其中有4件来自来访接待司,来信和网上投诉的信访事项各两件。 当地官员全回避让信访者畅所欲言 督查组要求,榆林市和府谷县的官员们全部回避,只有督查组成员在现场接谈,记录人员对信访者所说内容几乎每句都会记录。 1月6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老高川乡李家梁村村民赵志民接到了与督查组进行谈话的电话通知。当他得知北京来人时非常兴奋,和赵峰骑着摩托车从村里赶到府谷县信访接待大厅。第五督查组的成员们早已等候在会议室内。 赵志民、赵峰反映的是他家附近的煤矿对他家造成粉尘、噪音污染等问题,他们曾多次在府谷县和榆林市上访,并于去年进京上访。 为了让信访人能够真实说出诉求,第五督查组要求,榆林市和府谷县的官员们全部回避,只有督查组成员在现场接谈。 第五督查组组长、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副司长木旦里甫告诉记者,在他以前参与的督查中,他发现有当地的官员在场,信访人讲话很谨慎,因此在以后的督查中,除非有特殊情况,当地官员一般都要回避。 随后,督查组成员们对赵志民的信访事项进行询问,询问的内容非常细致,“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家能看到粉尘?”“噪音吵得你们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县里和乡里到你家查访过多少次?”……现场的记录人员对老赵所说的内容几乎每句都会记录。从当天17时开始,接谈共进行了1个半小时。 1月7日早上8点,督查组成员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老赵家附近,实地查看煤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的情况……看到煤矿的货车卸煤后,粉尘确有经过防护网吹到老赵家附近的情况,木旦里甫说:“虽然这个煤矿做了防尘处理,但是这个防护网还是应该多加高一些。” 在当日的督查会议上,木旦里甫对府谷县的领导说,赵志民的这个信访事项,不是很复杂,你们前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不够,工作要再细致一些,还要再想些办法做好煤矿附近的除尘、降噪工作,不能认为已经做了些工作就不管了。 第五督查组成员、国家信访局督查室督查三处调研员余北陵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在以往督查中会经常遇到,督查组下到地方就是要促进合理诉求的解决,遇到地方的做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督查组都会当场指出。 余北陵称,实际上,这个信访事项相对简单,一般来说,比较复杂的是征地类的信访事项,事先督查组都会做好相关政策的准备。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督查前,国家信访局举行专门会议,对参加督查的成员们进行督查前的培训。 此次国家信访局督查前,国家信访局专门对参加5省市督查的53名成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基层选举等问题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主讲人都是有关中央部委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督查组到达省里后,也会根据信访事项的类型要求省里借调省国土部门、农业部门、民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督查。 “我们要求的是,每一次督查都有专业人员的参与,确保督查的专业性,当地政府部门和信访人各执一词时,我们要有独立性的判断,也保证我们督查建议的权威性。”余北陵说。 信访局后期有跟踪避免“人走茶凉” 督查组回京后会建议国家信访局相关业务司室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发现“人走茶凉”情况,相关司室会与省级信访部门联系,要求问责。 本次督查是国家信访局今年第一次集中督查,每一个督查组要在10余天的时间内对各个省的8个信访事项进行督查,包括路程的时间在内,平均每个督查事项的时间只有不到2天,可谓“马不停蹄”。 督查后,信访事项的后续问题如何处理?遇到督查组离开后,地方“人走茶凉”的情况如何督办?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每一次督查结束后,督查组都会正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反馈督查意见,指出工作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同时,整个督查结束后,还会向省信访局以及省政府相关厅局反馈整体督查情况,并要求省信访局抓好督查意见的督促落实。在返回北京后,督查组还会根据督查情况,给提供督查事项的国家信访局各业务司室发放一份《督查组实地督查情况反馈表》。 在这份《督查组实地督查情况反馈表》中,除了信访人姓名、信访人地址、主要诉求等常规信息外,还包括了督查组实地督查意见、地方贯彻落实情况,移交材料清单、接收人签字,后续工作建议等栏目。 王治铎称,《督查组实地督查情况反馈表》会全面呈现每一次督查的具体内容,对于督查组认为合理合情的信访事项,督查组回京后会建议国家信访局相关业务司室对这些信访事项督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发现地方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相关业务司室会与省级信访部门联系,要求问责。 同时,国家信访局还会将督查信访事项的具体情况对外公开。木旦里甫表示,去年,国家信访局第一次公开20个信访事项的督查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开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求地方对督查信访事项妥善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增进全社会对信访工作的了解,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促进社会矛盾更好地解决。 (本文信访人为化名) |
关键词:信访局,三农信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