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一村一品绘新图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韩艳萍、代国祥、赵晓清、刘剑英 2015-01-21 15:34: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邯郸县是全省13个整县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试点县之一。去年,该县投资5400余万元重点打造西召里等10个省重点村,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展示田园风光,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工程全面推开。“今年将投入2亿元,整县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统筹规划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让群众在看着舒服、住着舒适、感觉舒心的美丽乡村中享受发展成果。”邯郸县委书记何志刚说。

  规划引领,留住乡愁乡韵

  西召里村位于邯郸县北部,是典型的冀南平原村庄。在改造提升中,该村运用辘轳、水井等承载乡愁的元素,在街头巷尾设置石碾、石磨,打造老屋、木门、旧窗等乡俗风景,街边配上竹篱笆、小菜园,形成了以“篱笆、辘轳、井”为主题的乡村画卷。

  青砖木门、古朴怀旧的西召里村落子剧团展览馆,是由街边的几间旧房改建而成,现在既是村中一景,也为剧团活动提供了场所。西召里村落子剧团成立于1944年,代表作《借笛笛》曾唱红冀南。依托这一传统文化,该村将落子戏作为特色,剧团每天在村里小广场表演,乡村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

  “把文化作为改造提升的最大特色,打造村庄的名片和灵魂。”同行的邯郸县委副书记冯晓梅介绍,在四留固、西召里、大乐堡等省重点村改造提升中,邯郸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全程参与,根据村庄文化、历史、现有基础等,挖掘文化底蕴,突出农家情趣和历史特色,打造出红色电影之乡、篱笆田园之梦、乐毅文化遗址等村庄名片。

  完善设施,利民便民惠民

  邯郸县首先从完善基础设施抓起,清垃圾、硬化路、栽树木,改善生活环境。

  四留固村路面破损严重,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纷纷提出“村庄改造得先把路修好”。四留固村争取到县里补贴资金,村民争相出工出力,不到一个月,全村34条街巷焕然一新,硬化街巷近5万平方米。村里还投资300多万元,把天然气管道接到各家各户,成为邯郸首批清洁能源示范村。

  邯郸县对改造提升工作舍得投入,去年整合涉农资金6377万元,通过财政奖补调动各村积极性。投资1200余万元,对16条县乡道路进行硬化整修,硬化道路32公里;按照主街道每平方米40元、小街巷每平方米15元的标准进行奖补,村庄主路全部硬化;村内按照每棵树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西召里、东堤西堡、东城子、谢南留等村绿化覆盖率超过30%。

  为解决农村污水横流、厕所脏乱的通病,邯郸县创造性地给家家户户建起生活污水小渗井,井深十几米,拳头粗,充填石英砂、活性炭等进行净化过滤,每口井仅投资400多元,却解决了农村污水没有出路这个大难题。街巷硬化时留出十多厘米宽的小沟,堆设石子便于雨水下渗,“雨虹”排水涵养水土。建双瓮式厕所,县里全额补贴,乡村负责修建,去年4375户村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厕所。

  培育产业,注入发展动力

  邯郸县70%的村没有集体收入,如何使改造提升后的农村面貌长久保持下去?“必须有产业支撑,壮大集体收入,才能避免改造一阵风、过后冷清清的问题出现。”邯郸县县长潘利军说,将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毗邻主城区的优势,发展旅游、采摘、农家乐,因村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为美丽乡村注入持久活力。

  四留固村建起养羊基地,带动村民发展养殖场10余家。该村党支部书记杜寿金介绍,靠养羊村民年可增收10万元。同时,依托红色电影文化,发展红色教育乡村游,打造集文化休闲、农家观光于一体的电影文化旅游产业,目前电影文化广场已经建成,电影文化展览馆已完成规划设计。

  西召里村建起花卉大棚和300亩的核桃园,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梓苑花木种植公司;裴堡东村建起了苗圃基地、蔬菜种植采摘园;西里堡村建起了葡萄采摘园,发展乡村游……以这些产业为支撑,该县规划了红色旅游、农家乐采摘游、高科技产业园区、农业养殖、特色林果基地等5大经济基地,在面貌提升的同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目标。

关键词:邯郸,绘新图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