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社保缴费基数为何成为“新常态”
2015年1月1日起,将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省份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其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天津社保缴费下限将上涨282元,上限上涨1278元。需要指出的是,上调社保缴费基数的现象已成为近几年的一种“常态”。(1月5日中国经营网) 新年新气象,可是在事关民众福祉的社会保障事业面前,新年的第一天带给老百姓的并不是什么“好气象”,因为多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和个人要在原本就不怎么丰盈的荷包里再拿出几张大票来支付社会保险缴费,而分析这几年的社保缴费基数变化的轨迹,很容易发现,社保缴费最低缴费标准一直在稳步提高,与之相反的是,因为CPI的一路走高和社平工资的增长缓慢,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实际购买力是一路走跌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让人尴尬的“新常态”——社会保险缴费的征缴和保障能力都呈现出“强劲”的态势,而居民手里真正可供支付的货币却捉襟见肘…… 为什么我国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会在短短的十年间一调再调,甚至在国内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众多小微企业以及外贸加工企业濒临破产危机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刻意调低缴费标准,给众多企业以喘息时间呢,这还要从我国当前的社保缴费所欠下的历史账目说起。 首先,因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间较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部分人员没有缴费或缴费积累不足,这部分人被称为“老人”,这部分“老人”按规定仍可享受社保待遇,为此社会保险基金需要承担巨额的“改革成本”以支撑运行,改革成本哪里来呢?除了国家从中央财政里直接划拨,以及从中央企业的红利里直接拨付,很大一部分改革成本或者说历史欠账需要现在在岗的四五十岁的“中人”和二三十岁的“新人”来还,所以社保缴费基数标准年年上调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除了巨大的历史欠账需要一一填平之外,现在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养老形势也不容乐观:银发浪潮汹涌来袭,老龄化程度的加速,不缴费领取待遇的人群逐年增多,而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多年之后的一些“后遗症”的出现,谁来养老以及养老能力不足的现实考验也让政府部门面临巨大养老压力,而化解这些压力,亟需大量资金,所以社保缴费基数标准只升不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空间有限,基金投资运营效率和收益低下,甚至是负增长也长期困扰相关部门,如何是天量资金、国民养老钱能够钱生钱,而不是躺在银行账户上睡大觉,也需要成熟的投资运营体系建立。 因此,我国当前社保基金的大盘子其实面临三重考验——归还历史欠账、应对当前巨大养老压力、提高基金投资收益避免贬值,而每一项考验都需要智慧和资金支撑,所以提高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似乎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在当前的经济态势下,如果不直面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和一些家庭生活困难职工的生活实际,仅仅是以社平工资来定缴费基数,未免有点不实事求是,还是要深入调查,充分采集实际的消费指数,制定更加合理的缴费基数,才能更符合老百姓的社会保障期待。 |
关键词:社保缴费,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