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追逐与分享——澳门回归15周年之社会文化篇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刘畅 赵博 2014-12-18 15:52: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幸福的滋味是什么?一百个澳门人或有一百种答案。

  15岁的少年说,世界好大,我就要出发;白发老人说,有福利、有养老金,晚年的日子不用愁;土生葡人少年舞者说,我是两种文化对接的桥梁;年轻的漫画家说,能给我一次出版的机会吗?新入职的大学生说,升职早点来吧,公屋快点到吧……

  回归15年,澳门发展为朝气蓬勃的繁华都市。在这块“莲花宝地”,爱国爱澳、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情怀始终如一,对幸福生活的追逐永不停歇。

  身份证背后的辛酸与骄傲

  那些上了年纪的澳门人,都有一个关于身份证的辛酸回忆。

  在澳葡管治时期,澳门的华人领身份证,要用葡文填写证明资料。可是大多数华人不会写葡文,请葡萄牙的工作人员代写还要额外花钱。“那时候华人过得苦,花不起钱的人就只好不领身份证了,成为没有身份的人。”一位长者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在澳门半岛中华广场大厦的身份证明局服务大厅里,等待为新生儿办理身份证的年轻母亲,安心地与怀里的婴儿呢喃细语,志愿者全程为他们服务。

  这些小公民领取的不仅是印有金莲花的新澳门身份证,更是特区政府与社会赠与的幸福保障——出生津贴、15年免费义务教育、医疗补贴、现金分享,以及今后相对容易地就业、优厚的创业资助……

  澳门回归后,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门经济高速发展。统计显示,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回归时的130亿元(澳门元,下同),增长到如今的近5000亿元。

  政府的“钱袋子”鼓了,决定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福利让全体市民分享。一个又一个利好消息接连传来,让澳门人感到了幸福的保障、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特区政府于2008年提出由“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援助”组成的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前者涵盖养老金、残疾抚恤金、疾病津贴、失业津贴等,后者包括经济援助、紧急援助金、灾难性援助金等弱势家庭特别援助。目前,这一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

  澳门回归15年间,澳门居民养老金由每月1150元数度调升至目前的3180元。今年10月,特区政府宣布,每年向年满65岁的澳门永久性居民发放敬老金,本年度为每人7000元。

  2008年起,澳门特区政府开始实施向澳门居民一次性发放现金计划。这个被澳门居民称作“政府派钱”的计划,2014年度涉及财政开支将近5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约10亿元。

  ……

  65岁的退休职员黄福初说,小时候“世界”的概念是一个地球仪,澳门小到看不见。而现在,“世界”对他来说,是一张又一张的飞机票、一本又一本的旅行日记。“现在生活有保障了,澳门特区护照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免签或落地签的,我实现了周游世界的梦想。”

  同样觉得自己与世界距离拉近的,还有15岁的菜农子弟学校女生杨家怡。这位与特区同龄的劳工子女尽管家境一般,今年却获得了去英国剑桥学习的机会。“我的学费和游学的费用都是特区政府负担,我喜欢剑桥的学习气氛,今后申请到剑桥大学,还可以向特区申请费用资助。”说起未来,这个小女生一脸自信。

  “澳门医疗制度的宗旨,是保证每个澳门居民不会因为穷而得不到医疗的机会。”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李展润对记者说。

  现在的澳门,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卫生站,市民在卫生站看病和取药全部免费。2013年澳门特区居民预期寿命为男女平均82.3岁,较1999年澳门回归时大幅增长,居世界前列。

  活力四射的美丽“小世界”

  63岁的李琼是一位家庭清洁员,十几年来,她走街串巷,“用两只手挣一份生活”。不过这位按照小时收费的女工,却从不接周六、周日的单。

  “我周末两天要去街总做义工,这个是不能耽误的!”李琼说,这样的习惯已经保持二十多年了。

  李琼所说的义工,是去澳门本地的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打扫卫生、聊天、陪伴或擦洗的服务。用李琼的话说,“老人服务老人,来得方便。”

  李琼所说的“街总”,是澳门6000多个社团组织中最大的一个——街坊总会。这个在澳葡时期由华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社团组织,回归后的功能逐渐转型。

  “街总是目前澳门社团中参与公益服务最多的组织,我们的服务包括长者服务、小区服务、青少年服务等多个领域,从婴幼儿到百岁老人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说。数据显示,澳门街总下辖坊会和服务中心,拥有会员逾3万人,义工近2000人,每年参与活动和服务达到100多万人次。

  根据《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9月,澳门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共有214个,其中189个是民间非盈利机构,占总数的88.3%。

  对于李琼的这份坚持,吴小丽说:“很多义工都是这样的,他们觉得自己居住的街坊就是自己的家,做义工就是为家里做事。而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又会发现,有很多双手可以给你拉。这是澳门人朴素的生活逻辑。”

  澳门土生葡人是特殊的历史环境孕育的特殊族群。每到天气好的周末,土生葡人的土风舞舞蹈团“伴”,便会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亚婆井前地,伴随着欢快的葡萄牙民乐翩然起舞,引来居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中国人还是葡萄牙人?我总是说‘是澳门人’。”舞蹈团的发起人、澳门理工学院本科生丹尼奥说,“我觉得自己有一份传承文化的使命感,一边是中国文化,一边是葡国文化,我希望能当上‘中间人’。”

  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质,塑造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澳门。在这里,大三巴与哪吒庙比邻而建,圣母与观音相安无事,妈阁庙与贾梅士雕像也各拥膜拜者。

  “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世界遗产后,这个城市13%的土地面积成为遗产保护区。此后,澳门市民和特区政府严守底线,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澳门,回归,15周年,社会文化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