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一位农民的公务员生活:基层工作琐碎会“晕岗”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卓 2014-12-17 09:18: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了向省里来的领导汇报工作,马竹林提前准备了6页发言稿。陕西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办事处的这位工作人员,为此花了好几天时间,会议开始前还在会场里偷偷念了几遍。“一定要讲普通话。”他叮嘱自己。可作为12月10日会上的第一个发言者,他一开口还是浓重的陕西腔,“念了一半才发现不对”。

  “可能还是有点儿不适应。”他面露难色地说。与自己的许多同事不同,成为公务员之前,30多岁的马竹林是个农民。除了在陕西师范大学在职进修的法律事务专科学历外,他的最高学历为“中专肄业”。

  转变的契机出现在2013年。陕西省当年开始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目前已有733位工人、农民和马竹林一样,成为公务员。

  “在我的人生中,从来就没有想到有一天能成为国家公务员。”盯着汇报材料,马竹林认真地念道。

  “你知道范进中举么,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差不多了”

  “意外”往往是这些工人、农民出身的公务员首先想到的词语。

  和马竹林一起被录取的秦涛记得,宣布录取那天,村主任在村里的大喇叭中吆喝村民都去秦涛家里祝贺,“村里的锣鼓队也来了”。那时,秦涛是村里唯一一名公务员。

  “村里人都说想不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能当上公务员。”他嘿嘿地笑着回忆道。

  对不少被录取的工人、农民来说,进入公务员系统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大学毕业后随丈夫一起到咸阳市武功县的李艳,参加了很多的公务员考试,“就连社区的也考过”。

  2008年大学毕业时,秦涛也曾报考过公务员,但连笔试都没过。这带给他的直接后果是,在学校谈的女朋友回到家就掰了。“人家父母说了,咱闺女一定得嫁个工作稳定的”。

  “村里的人,对吃上一碗公家饭还是看得很高的。”秦涛回忆说。刚回到农村时,在大学一直成绩不错的秦涛 “思想波动特别大,不知道干啥”。他曾想当兵,因母亲身体不好而作罢。后来,他在当地新成立的养牛农业合作社里当拌草料的工人。村里人对其他同龄人出路的议论,让他压力很大。

  2013年,秦涛到陕西省政府为合作社申报标准化生产线时,在办公楼下的大屏幕上看到陕西在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的消息。此时,他已是合作社副厂长。

  “陕西省这项招录公务员的新途径,”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来自党的十八大对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的要求,更有现实的考虑。”

  数据显示,陕西省的部分偏远乡镇公务员严重短缺。2012~2014年共产生空缺职位计划数487名,其中,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生的空缺职位计划数177名,约占空缺计划数的36%。并且,近3年来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动频率是县级机关公务员流动频率的3倍左右。

  “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从长远看可以缓解乡镇公务员‘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陕西省公务员局副局长徐友好说。

  但要成为工人、农民中的“优秀”,并不容易。除了要求在一线工作5年,获得镇以上优秀表彰,还要像其他公务员一样经过笔试面试的考核。并且在录取前的考察阶段,需要通过人社局、组织部和纪委等部门组织的至少20名相关人员的座谈。对于农民报考者,甚至平时的邻里关系、为人处世、是否孝敬父母等也成为考核内容。

  不过,一些考生走进考场后,发现考题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比如说最后一个论述题就是关于农村青年人口外流的。” 几年前从西安财经学院毕业的曾涵飞说,“这种事情我太熟悉了,前几天在村里帮人盖房子时,还发现抬楼板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汉。”

  他毕业后在市里开过网吧,赔本后不得已才回乡务农。从2013年3月中下旬报名直到4月考试,曾涵飞忙着下地干活儿,并没有多少时间复习,结果发现考试内容挺接地气。

  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办公室解释,与从大学生中招录公务员不同,针对工人、农民的招聘,根据群体的不同分别命制笔试和面试试题,“主要测试公共基础知识和农业发展、农村政策、企业管理、社区建设等基层工作相关知识和能力”。

  经过这样一番招录和培训后,新一批工人、农民在2014年11月底走进政府部门工作。谈及得知录取结果时的感受,曾涵飞用了一位同事曾形容的话——“你知道范进中举么,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差不多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公务员,农民,酒驾,中央一号文件,基层工作,公务员工资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