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15年,分享善与爱——专访澳门红十字会主席黄如楷
新华网澳门12月13日电(记者黄歆 李凯 刘畅)在澳门红十字会的会议室里,一张用玻璃镜框装裱的橘黄色奖状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是2008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颁给澳门红十字会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贡献奖”。澳门红十字会主席黄如楷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后,澳门红十字会理事长曹国希所率的救灾队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灾的团队。 回归前,澳门红十字会是葡萄牙红十字会分会;1999年12月20日,澳门红十字会与特区一同回到祖国怀抱。“那一天,我们把葡萄牙国旗换成了中国国旗。”15年弹指一挥间,62岁的黄如楷忆起当年情景,仍觉历历在目。 回归后,澳门红十字会与内地关系更加紧密,同胞感情血浓于水。“澳门同胞很爱国,对国家很感恩。”黄如楷说:“我们喝的水有一部分来自贵州,他们那里缺水,还给我们供水,所以能有机会帮助内地同胞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 这些年澳门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内地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工作,15年来向内地捐赠总数已达2.6亿澳门元。 黄如楷介绍说,汶川大地震后,澳门社会捐款捐物逾亿澳门元。澳门红十字会选择的援建项目包括民居、学校、卫生院、颐康中心(养老院、卫生站、文化活动的综合体)等救急救难民生工程,并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5名员工在那里工作了3年。 为了能第一时间给灾区和受灾民众提供有效援助,澳门红十字会近年来开展了“救灾应急家庭包”和“应急净水装置”两个救灾项目。 黄如楷向记者展示了这两个项目的模型。在印有红十字的透明玻璃箱里陈列着家庭包的标准配置:衣服鞋袜、照明电筒、餐具、蚊帐、被铺、清洁卫生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每个这样的家庭包价值约380澳门元。 灾民的清洁饮水是救灾大问题。澳门红十字会专门找到内地的专业厂家,经过两年的反复研制,生产出“应急净水装置”,能将海水、地下苦咸水、江河水及被污染的淡水处理为达到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整套设备及辅助设施全部安装在一个20英尺的货柜箱内,便于运输和调度。一套设备每天最多可生产饮用水80至100立方米,可供4-5万人饮用。 此外,澳门红十字会还在内地援建了60多所博爱小学,遍布各地,并在广东省援建多个卫生站。 澳门红十字会每年都会收到大批善款,如何用好这些钱是人们的一个关注点。 “市民不担心我们乱花钱,因为我们领导层全部都是义工,所有捐来的善款,不收行政费用,所有帐目由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结果全部公开。”黄如楷说。 “虽然不挣一分工资,但红十字会的工作在我心里分量最重。当义工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其他工作找不到。”黄如楷说。 满头银发的黄如楷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为国家、为澳门的建设献计献策。他说回归以来最切身的感受是澳门社会的变化。“现在澳门生活困难的人不多,大部分家庭收入增加;老人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到卫生站看病不用交钱,即使治疗像癌症那样的顽症都是政府买单;近年来政府财政盈余,通过不同渠道派发福利。” 翻开最近一期澳门红十字会会刊,“写出善与爱”专栏跃入眼帘。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黄如楷说,他会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分享善与爱。 |
关键词:澳门同胞,红十字会,应急净水装置,汶川,标准配置,医疗费用,颐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