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国内

网媒记者漫步婺源赋春古村 品味江南古韵

来源: 中国江西网 作者: 2014-12-11 11:11: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进士村的古巷

  赋春镇书记李红向记者们讲述古井的历史

  一座老屋、一个老人、一杆老烟

  到了婺源,美女记者自然不可不撑这样一把油纸伞,走在那青石板路上(本文图片由王玉磊摄)

  小巧、雅致的村庄,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徽派风格的民居,镶嵌在青山碧水间,色彩明媚,风姿婉约。12月10日,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冒着如烟细雨走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赋春。赋春正如名字所愿,有着春天般的禀赋。山水田园如诗如画,春意盎然;古桥古屋、古老工艺,生机盎然;传说故事、民俗奇葩,俯拾皆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这里的古宅保存较好,里面都还有人居住,散发着温情的烟火气息。农家古宅的天井,漏出一块方方正正的天空。正巧下着小雨,瓦檐上的雨线清凌凌地注入天井,在青石板上溅起一簇簇薄烟似的水雾。“水代表财富,天井起到“四水归宗,财不外流”的心理暗示作用。”赋春镇进士村的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

  记者编辑们闲坐古宅厅堂,听啪啪雨声,看着树桩上的白蘑菇静静生长,听着村民娓娓道来古宅里的曾经养育的人和经历过的事,失一会儿神,发一会儿呆,时光不知不觉溜走了,这宁静种慢生活,仿佛让大家平时匆匆而疲惫的灵魂重新跟在了身边。

  进士村的小巷,全都铺着整齐的青石板。走个三五步,就能遇见一座挂着文字介绍铭牌的古宅。从古宅里走出去的学子考中了进士,在全国各地履职尽忠,他们当年自我砥砺、奋发有为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后辈晚生刻苦向上的楷模。

  据说这个一个三百来户的深山小村,竟然走出了27位进士。“如同水墨画一般淡雅,犹如田园诗一样清新,尤其是那历史皱褶里折叠珍藏着的深厚学养,上严田村当得起“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样的形容词。”来自东北网的记者雷蕾说。

  大家继续往赋春历史的纵深打捞,打捞原住先民鲜活水灵的记忆。迤逦蜿蜒的梅岭古驿道,平整坚实的青石阶将脚步一步步送往远方。古徽州、古饶州往来的商旅在这里抛洒过无数汗水,“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学子曾从这里出发,放飞过鱼跃龙津的希望。簪缨士族,田野村夫,穿越古驿道的六座寓意深刻的凉亭时,感悟着同样的人生哲理。古驿道两旁的梯田,禾苗青青,剖为两半的竹枧将山泉直接引入田畴。参天大树临着水塘倒影梳妆。偶尔,三两只白鹭被空气托着柔软的翅膀,送上苍翠的树冠,那树迅即绽开了白色的花朵。

  水灵灵的赋春特别需要一把伞。甲路纸伞是婺源传统名牌产品,早在明清年代,就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1936年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纯手工制作的甲路油纸伞,天然竹木的伞架伞骨;宣纸上手绘水墨牡丹、樱桃、莲花、仕女,清新脱俗,秀色欲滴;再涂以桐油,晴雨两用。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民谣总有它无法磨灭的道理。到了婺源,美女记者们自然不可不撑这样一把油纸伞,走在那青石板路上,用镜头记下自己的身影。

关键词:婺源,记者,古宅

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