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在大地上 “泥腿子”教授缘何被捧

来源:长城网 作者:魏金改 2014-12-11 10:09: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保国,男,1958年2月出生,武邑县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30多年来每年200多天扎根在山区一线,前南峪村、岗底村,富岗苹果、绿岭核桃……从太行山到燕山,李保国用自己的30多年,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12月8日《河北日报》)

  有一位教授,不在象牙塔里,不在实验室里,而是每年有200多天在山区荒岭上,培育出一个个优质新品种,30年来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实现纯增收超过28亿元,平均一年创富近亿元。泥腿子教授李保国赢得了网民热捧,网友小溪称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李保国教授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把自己的知识换成农民沉甸甸的钱袋子,这样的教授,谁能不尊敬?

  读着李宝国这位泥腿子教授的故事,无法不被他感动,无法不为这样的教授竖起大拇指。李保国从大学毕业到教授再到博导,他没有一头扎在学术的纸堆里,而是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乱石丛生、草木皆无的荒山丘陵上,他躬身耕作,从套袋、去袋、转果,到摘叶、铺反光膜、施肥……他独创了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这道工序打造的苹果卖上100元一个的高价,他的成果让曾经贫穷的岗底村从人均80元变为今天的2.5万元。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泥腿子教授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用知识换来了农民沉甸甸的钱袋子,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教授,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学术论文书写在了大地上,而不是像一些专家教授不接地气,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语出惊人。当今很多大学教授根本不去工厂地头,而是忙着评职称、拿课题、出书出镜,学术造假、学历掺水、论文抄袭、科研经费沦为“唐僧肉”等事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忘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在高校教授频出丑闻的今天,李保国教授无疑是一面镜子,什么样的论文是好论文,什么样的教授是好教授?大学教授是西装革履当学术包工头,自己捞外快,还是一头扎进工厂、田间地头,让知识在一线发光,让学术成果带领百姓致富,李教授用30多年在科研一线的坚守给出了答案。

  写在纸上的不一定就是好论文,出了多少书有多少头衔的不一定是好教授,能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能带领百姓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教授,才是好教授,才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学者。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袁隆平、李保国这样的教授,无怨无悔在边远农村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脊梁。(魏金改)

关键词:李保国,教授,农民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