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脊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都不能没有河北,河北必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环。 一、充分认识河北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河北是中国蚕桑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丝纺织技艺最辉煌的地区,是世界闻名的缂丝发祥地和传播地。必须充分认识河北在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地位,河北省应该具有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1.驰名世界的中国丝纺织品绝技“缂丝”被称为“定州缂丝”。 2004年一件缂丝作品《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在中国嘉德的春拍中创出3575万元的高价。而2006年一幅《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更是以8050万元的天价成交。2008年1月6日北京文久国际拍卖的《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以7205万成交。专家指出:《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古代缂丝作品最长的一件艺术品,也是收集《兰亭序》历代拓本最完整、史料最丰富的缂丝手卷艺术品,具有缂丝工艺史和书法绘画史等多种艺术史料价值,缂丝工艺之精湛,色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极为罕见,具有纺织史、绘画及书法和传统工艺等多种史料参考鉴定价值,对重新认识中国缂丝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缂丝,又称作“刻丝”或“尅丝”,因为织造的丝织品在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微显高低,呈现一丝裂痕,像镂刻而成,故名。古代也叫“刻色”。海外称为“缀锦”、“缀织”、“织成锦”等。 难得的是这种丝织品的正反两面如一,与苏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与云锦合称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又被称之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 而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定州缂丝名扬世界。在明朝洪武年间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传到黄河流域之前,河北省的丝纺织业长期居于全国之首的地位。 定州是南北各种物资交流繁荣的地区,也是中国缂丝技艺的发祥地。北宋丝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以宣和时期制作最盛”,缂丝技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通过“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北宋学者庄绰在《鸡肋篇》中记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我国的纺织技艺中,竖的丝称为经,横着用梭子织的叫纬。缂丝就是用很多镊控制经丝,用小梭织纬,根据纹样频繁变换不同颜色的纬丝。缂丝就是“通经断纬”。对于丝织工艺用“缂”,对金木工艺则称“刻”。这就是定州缂丝的渊源。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刻丝作”:“宋时旧织者,白地或青地子,织诗词山水,或故事人物花木鸟兽,其配色如傅彩,又谓之刻色作。” 北宋灭亡之后,北方缂丝工匠家眷纷纷逃到江南,从此江南的丝纺织技艺才汇集到江浙地区。缂丝才有“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说。其中最著名的缂丝艺术家叫沈子蕃,定州孟家庄人,他从小学艺,缂丝技艺名冠各州,他的丝织品被官商各界抢购一空。在定州孟家庄村,有沈子蕃故里,路边上竖立着显赫的路标“北宋缂丝大师沈子蕃故里”,可见故乡对这位中国缂丝的鼻祖的敬重。 靖康之变,这位定州艺人历经千难万险,举家南迁苏州,成为南宋杰出的缂丝名匠,并成为苏州缂丝的鼻祖。他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织物高雅古朴,图案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代表作经过世代珍藏,进了大清皇宫,养心殿《花鸟图》轴、重华宫缂丝《梅雀图》轴分别藏于台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国之瑰宝。 金元时期,真定、中山(定州)织锦院、织锦局,仍然是封建国家高端丝织品的生产基地,在保持着国内很高的水平。 明代棉花种植业普及以后,河北的丝纺织业逐渐衰落,定州缂丝也就失传了。 为了复兴缂丝文化,定州成立了缂丝文化研究会,沈子蕃故乡孟家庄成立了定州缂丝专业社,缂丝技艺传承人程苗欣带领弟子恢复缂丝传统技艺。2013年在石家庄市举办的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上,定州缂丝现场表演,赢得了广泛关注。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州缂丝的传承人充满了期待。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