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韩家田与河北水文风雨相守60载
1950年,张家口响水堡水文站建了全国第一座高架测流缆道。韩家田/供图 过去工作靠“两条腿”如今配上了汽车 韩家田说,原来的水文测站都没有专用的办公场所,办公和住宿在一起,都是租用老百姓的房子。没有电灯、电话不说,买东西也极不方便,日常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都要去十几里外的镇上去买。 “当时的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比如说观测记录,首先时间必须准确,经常对表。现在有电话、电子钟、收音机、电视机,对表不是问题。过去就不那么简单,站上没有收音机,只有一个马蹄表,走得又不准,只能利用天文法(看太阳的影子)对表。 “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不能走路是不行的,工作就靠两天腿,过去背着小行李卷走几十里地是常有的事。”韩家田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测站交通不便,火车、汽车都不通,往返测站只能靠步行。1952年,他在于家堡水文站工作时,水文站在天津市以东50华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坐马拉的大车,大车主要是运货,也不方便,也到不了目的地,下车后还要靠走路。比如去朱庄水文站(那时尚未建朱庄水库),由邢台出发,步行70华里,早饭后启程,中间不休息,快走也要傍晚才能到达,因为山路难行,一路上有时在小山沟里上上下下,有时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中“盘旋”。到达目的地后,两腿酸疼,脚掌起泡,累得不行。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在测站的条件要好得多了。”韩家田感慨道,现在几乎每个水文站都能直通汽车,各市直属水文局都有专用汽车。河北省主要的水文测站都盖上了漂亮的办公、宿舍楼,电脑、电视、电话等通讯工具更不用说了,有条件的职工还可以开着自家汽车去上班。 |
关键词:赶考路,追梦人,韩家田,国庆,建国 |
责任编辑:李雪曼